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阳新布贴奥秘,传承非遗文化瑰宝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作者:拾遗志愿服务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为了深入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拾遗”志愿服务队黄石分队走进阳新文化馆,开启了学习制作阳新布贴的实践之旅。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亲身学习与体验,让更多人了解阳新布贴这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阳新,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阳新布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无数关注的目光。2024年7月13日,“拾遗”志愿服务队黄石分队来到了阳新文化馆,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阳新布贴制作学习实践活动。上午九时,队员们准时到达阳新文化馆。文化馆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文化气息。一进入馆内,队员们便被陈列在展示厅内的一幅幅精美的阳新布贴作品所吸引。这些作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工艺精湛,让队员们对阳新布贴这一非遗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布贴制作培训教室。教室里摆放着各种制作布贴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有布料、剪刀、针线、浆糊等。培训教室的墙上挂着阳新布贴的制作工艺流程和步骤,为队员们的学习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负责此次培训教学的是阳新布贴的省级传承人刘老师。刘老师首先向队员们介绍了阳新布贴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阳新布贴是流行于鄂东南阳新一带的民间布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时期,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阳新布贴以黑色或深蓝色的布料为底,用各种颜色鲜艳、质地柔软的布料剪成各种图案,如人物、动物、花卉、神话传说等,然后用浆糊将这些图案粘贴在底布上,再用针线进行缝绣加固,使其更加牢固耐用。阳新布贴的图案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了解了阳新布贴的基本情况后,刘老师开始向队员们示范阳新布贴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刘老师先拿起一块黑色的布料作为底布,然后用剪刀剪出一个圆形,作为布贴的基础形状。接着,刘老师又拿起一块红色的布料,剪出一朵玫瑰花的形状,用浆糊将玫瑰花粘贴在底布上。然后,刘老师用针线沿着玫瑰花的边缘进行缝绣,使玫瑰花更加牢固地固定在底布上。刘老师的动作熟练、手法精湛,不一会儿,一个精美的布贴作品就呈现在队员们的眼前。

队员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纷纷拿起材料和工具,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布贴作品。队员们有的选择制作人物图案,有的选择制作动物图案,有的选择制作花卉图案,每个人都充满了热情和创造力。在制作过程中,队员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如布料裁剪不准确、图案粘贴不牢固、针线缝绣不均匀等。但是,队员们并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向刘老师请教和学习,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队员们的布贴作品终于完成了。虽然这些作品还略显稚嫩和粗糙,但是每一个作品都凝聚着队员们的心血和汗水,都展现了队员们对阳新布贴这一非遗文化的热爱和追求。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阳新布贴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阳新布贴这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在完成布贴作品制作后,队员们又对刘老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刘老师向队员们讲述了自己从事阳新布贴传承和保护工作的经历和感受。刘老师说,阳新布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阳新布贴面临着失传和消亡的危险。为了传承和保护阳新布贴这一非遗文化,刘老师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阳新布贴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刘老师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阳新布贴,让这一非遗文化能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团队成员又向负责人进行了采访。负责人向队员们介绍了文化馆在阳新布贴传承和保护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负责人说,文化馆一直高度重视阳新布贴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展览活动、组织文化交流等方式,不断加大阳新布贴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了阳新布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文化馆还积极与学校、社区、企业等合作,开展阳新布贴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阳新布贴,为阳新布贴的传承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下午五时,队员们结束了一天的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队员们不仅学到了阳新布贴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队员们纷纷表示,他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和研究,积极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拾遗”志愿服务队黄石分队在阳新文化馆学习制作阳新布贴的实践活动,是一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探索和学习,也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来,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17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95 推普实践团寒假实践总结

(本站讯)2025年1月12日至1月26日,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怀揣着传播普通话的热忱,踏上了一段跨越多地的推普之旅。他们围绕“推普广传,四海同音”的主题,深入山东…… 张继洋 刘壮 马浩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红色精神领航普通话普及新征程

(本站讯)山东理工大学95推普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文化传承与推广的号召,创新实践形式,将红色精神宣讲与普通话推广深度融合。在当今时代,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不仅是促进各地…… 张继洋 陈思羽 林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刘壮)查看全文 >>

深入调研汉服文化,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本站讯)1月21日-1月23日,95推普实践团成员分别前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探寻苗银文化和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了解汉服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挖掘其背后的传承密码…… 张继洋 龙思涵 谭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刘壮)查看全文 >>

七彩课堂趣味教学助力儿童普通话提升工程

(本站讯)普通话,作为中华民族共通的语言,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对于沟通内外、促进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为积极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强化青少年语言能力的政策导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 张继洋 王嘉怡 宿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刘壮)查看全文 >>

95推普实践团深入实践教学,齐心协力共助语言共融

(本站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国民语言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时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我…… 张继洋 龙思涵 苏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查看全文 >>

95推普实践团跨省份调研,洞察普通话推广现状与挑战

(本站讯)1月13日至1月14日,95推普实践团在山东、湖南、海南等地区陆续展开了普通话使用情况调研。在当今时代,随着商品的大规模流通和信息的广泛交流,各地方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加深…… 张继洋 王嘉怡 张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查看全文 >>

95推普实践团线上出征,助力普通话推广新征程

(本站讯)1月12日,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通过线上会议举行寒假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本次活动以“推普广传,四海同音”为主题,积极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号召,旨…… 张继洋 陈思羽 马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查看全文 >>

推普朗诵,实践指导—山东理工大学 95推普实践团在实践地进行推普教学和朗

6月27日-6月28日,我实践团成员根据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调研结果,讨论并决定在实践地开展普通话教学和相关朗诵指导,帮助实践地村民们学习普通话,从基层做起推广普通话。推普朗诵指导活动之…… 文学院新闻部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乡村红绿协同发展调研:为乡村振兴铺就创新之路

乡村红绿协同发展调研:为乡村振兴铺就创新之路2025年,广西师范大学一支聚焦乡村振兴的调研团队,深入广西乡村,开展了一项…

95 推普实践团寒假实践总结

(本站讯)2025年1月12日至1月26日,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怀揣着传播普通话的热忱,踏上了一段跨越多地的…

拳拳爱国情,寸寸景观显

2025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友谊关,开展为期八天的社会实践调研。调研既深入友谊关…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积极走进社区,助力阳光成长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积极走进社区,助力阳光成长为充分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丰富社区儿童假期生活、提升其道德…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点亮陕北安塞腰鼓非遗传承之路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点亮陕北安塞腰鼓非遗传承之路为深入了解安塞腰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探索其在新时…

最新发布

护古镇史痕,存文化本根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夏乡”暑期“三下
护古镇史痕,存文化本根——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之探访宁厂古镇心中激情满溢,脚步坚实有力,古镇街中留迹。7月13日下午,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助力乡村振兴 -----岭南师范学院沐阳突击队“三下乡”活动火热进行
2024年7月9日星期二,岭南师范学院沐阳突击队“三下乡”活动在廉江市雅塘镇第二中心小学火热开展。课堂上,队员们热情饱满,发挥火车头精神;同学们求知若渴,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这无疑让雅塘镇第二中心小学…
书香润童心,故事伴成长,数学与艺术共舞,创造无限可能
7月10日上午,为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勇气和胆识,沐阳实践队开展了故事分享会,让每个孩子在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故事中,打开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在本节课中,老师增加了故事接龙的小游戏,让孩子们…
深入长庆研发中心,共筑能源强国梦
在炎炎夏日的7月,西南石油大学“石破天惊,油我开启”实践队怀揣着对能源事业的无限憧憬与热情,踏上了前往长庆研发中心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旅。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学习,引领石油学子…
以特色产业妙笔,绘乡村振兴之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更多特色产业,靠创新实现更好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独特通道,做好乡村特色产业链的规划和发展是推动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2024年7月8号湖北第二师…
纸艺生辉,词海竞技
7月10日下午,沐阳突击队分别开展了手工课和单词飞花令课。沐阳突击队旨在通过这次课程,提升同学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并且在游戏中巩固已学英语单词。同时,让小朋友们能够在玩中学,在玩中实现进一步全面发展…
寄情针线上,寓意布贴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为深入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拾遗”志愿服务队黄石分队走进阳新文化馆,开展学习制作阳新布贴的实践活动,探寻这一…
暑期“三下乡”|湖南工程学院:巧手童心,与“泥”相遇
(通讯员苏锦英余青杨洁)为提升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促进文化血脉的延续,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7月12日,湖南工程学院“情暖童心资助政策下乡行”暑期实践团带领锦石乡中心小学的…
常州三杰红色文化宣讲团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活动
7月1日,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常州三杰红色文化宣讲团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的开展成员为程书尧、刘子涵和周嘉昊三人,活动开展地点为常州三杰纪念馆以及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运粮河东路701号。本次…
“强化党建引领,筑梦幸福河湖”——幸福河湖党建主题公园参观活动
将幸福河湖工程与党建引领结合起来,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环境治理中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模式、丰富服务载体等措施,不仅能推动河湖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还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