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浏韵传承实践团前往浏阳市小河乡的木活字印刷馆,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木活字印刷技艺在乡村的传承与发展。
初入印刷馆,扑面而来的墨香和木香散发着岁月的韵味,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书房,使团队成员沉醉其中。木活字印刷包含制字、拣字、排版、印刷、装订五个主要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体现了工匠们对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匠心。
(图为木活字印刷馆序言)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浏阳小河乡,是浏阳最东的客家乡镇。客家人远道迁徙而来,最为注重修辑族谱追根溯源。自清朝道光年间,潘顺烈创立益兴堂木活字印刷坊,以修谱手艺为湘赣边界宗族梓辑族谱,成为周边有名的谱师班。到第五代传承人潘根业、吴汉涌,已经有160多年历史。
团队成员经过调研,发现浏阳暂时还没有木活字相关文创产业,为了寻求木活字印刷发展问题的答案,团队成员对吴汉涌进行了采访,谈及现代文创产业介入的问题,吴汉涌对此持否定态度,“文创对非遗传承的作用不大,它的批量生产仅保留了非遗部分元素,异化了传统,这使非遗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是不可取的。”他认为,非遗传承人应尽量减少对现代文创产业的介入,应坚守传统工序以保证完整承续。吴汉涌的发言展现了作为将非遗代代相传的一名工匠的初心使命,令团队成员为之动容。
(图为团队成员与吴汉涌先生合影)
团队成员还参观了油纸伞的制作工坊,工坊内,几位老师傅熟练的将烤弯的竹条用线绑扎在一起,形成伞骨的基本框架。他们认真的态度仿佛像在对待最珍贵的艺术品。从平凡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到笔墨纸砚,从木活字印刷到油纸伞制作,背后是无数默默无闻的传统文化践行者与守护者。他们用布满皱纹的双手,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一笔一画地纂刻了湖湘文化的命脉。
(图为手艺人们制作油纸伞)
尽管在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下,木活字印刷市场已趋于萎缩,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却无法替代,予人的精神力量更是推动吾辈在工艺道路上精益求精的动力,这项技艺仍然具有很高的研究、文化和教育价值,值得去了解、保护和传承。让吾辈共同努力,使这项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19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