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盎然,共富新篇”——中量大“‘浙’乡和韵”实践调研团探秘萧山区两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深入贯彻“千万工程”建设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号召,中国计量大学“‘浙’乡和韵”实践小队于2024年7月15日赴杭州市萧山区双圩村和协谊村开展实地调研。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到美丽乡村的打造,再到和美乡村的构建,每一步都是对农村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探索。萧山区作为杭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和美乡村”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次活动旨在学习萧山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以及和美乡村方面的宝贵经验。
图1 双圩村村居环境
实践小队在萧山区的调研活动,通过与当地村委的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萧山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创新模式。队员们还实地考察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基地、文化设施、公共服务项目等,直观感受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
萧山区新街街道双圩村党委委员应彩琴在接受中量大调研小队采访时说到在双圩村的初期整改工作中,村民们曾普遍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反对意见,这反映出了改革措施在初期与村民的期望和利益存在一定的冲突。其中几个主要的问题就是产业发展不平衡:萧山区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产业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的问题。基础设施不足: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乡村的整体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态环境保护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是一个挑战。乡村治理与文化传承: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乡村的传统特色和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图2 萧山区双圩村党委委员应彩琴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访谈
后期双圩村对症下药,针对前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制定了多项方案,在产业多元化方面: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产业多样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加强环境监管,确保可持续发展。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保护和弘扬乡村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增强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村民参与度,构建和谐乡村社区。
通过上述措施,萧山区双圩村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调研时,调研小队发现萧山区双圩村和协谊村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始终将民众问题的处理和村民民情的关注放在首位。政府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够贴近村民的实际需求和期望。
图3 萧山区协谊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为村民答疑解惑
首先,萧山区建立了完善的民意反馈机制。通过设立热线电话、意见箱、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鼓励村民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政府工作人员定期收集和整理这些反馈,确保每一条意见都能得到认真对待和及时回应。其次,萧山区注重加强与村民的沟通和交流。政府工作人员定期深入农村,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通过开展座谈会、宣讲会等形式,向村民宣传政策,解答他们的疑惑,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此外,萧山区还注重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充分考虑村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对于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产业发展等,政府会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在整改过程中,萧山区也积极采取措施,化解村民的疑虑和反对。一旦发现政策实施中的问题,政府会及时调整和完善,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村民。同时,政府还会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整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通过这些举措,萧山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政策的实施也更加顺利。这为萧山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图4 实践调研团队在协谊村与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合影
通过这次调研,实践小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更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创新。在萧山区两村的调研实践为队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计量大学“‘浙’乡和韵”实践小队将继续关注乡村振兴进程,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队员们也将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
通讯员:吴倩颖
调研员:王自珉
摄影:倪浩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39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