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广东医科大学“围龙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梅州市梅江区林风眠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林风眠,广东梅县人,在艺术方面,其中西合璧的独特的绘画风格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影响深远,不仅是梅州人的骄傲,更是全中国人的骄傲。林风眠的艺术作品宁静优美使人流连忘返,其生活态度令人受益匪浅,不忘初心的精神更为值得我们学习。
当天上午,前一天的舟车劳顿并不能冲垮年轻人对于林风眠这等历史伟人的崇尚与向往,我们早早的便踏上了前往林风眠故居的行程。刚上路我便注意到了梅江区的与众不同,虽然作为梅州市的经济中心但却不像深圳广州那般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随处可见。梅江区更多的是郁郁葱葱的高达树木,干净整洁的街道,宽阔肥沃的农田,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沁人心脾,令人心生向往。
“朴素”是我对林风眠故居的第一个印象,但是细看之下却又会发现并不简单。青绿色的瓦片,粉刷成白色的院墙,再加上后院随风摇晃的竹林点缀的一摸绿意,简约而不简单,我们感受到了林风眠先生对于美学的独到见解。这座小房子就像是林风眠的画笔下的仕女一般,宁静,单纯,优美,宁静中却又动态之美,单纯却又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后我们遇见了林风眠老先生的侄女林素玲,这是一位慈祥的奶奶,她并没有因为我们一群人的贸然来访儿感到冒犯,反而带着骄傲的笑容向我们展示她伯父林风眠的房间。一个十分简陋的小房间却承载林风眠的文人风骨和客家人的精神,一种史诗感油然而生,我仿佛亲眼见证他是如何提笔画下《秋景》、《双鹭》这类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感受这独属于林风眠的浪漫。
图为林素玲老奶奶在位团队成员介绍林风眠故居
走出故居,穿过一条幽幽小巷便来到了林风眠纪念馆,入馆后我们在讲解员姐姐的带领下更加细致的体会了林风眠先生的生平。他童年时展露绘画天赋却失去了母亲,在青年时期留洋深造时妻子却难产而死,到了中间、晚年更是被批斗为“黑画家”“日本特务”而受尽屈辱。林风眠的一生是传奇的,同时也是十分坎坷的,但是无论生活如何对待他,他始终对绘画抱有热情。“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我看着林风眠的画深深的感受到了他始终如一、坚守本心的精神品质,让我想起了筹集三下乡资金时期所跨越的重重困难,他的作品并没有锋锐无匹的气势,而是水流一般恬静收敛、滋润人心,静默却中有着支撑一切的力量。
图为纪念馆口处林风眠老先生雕像
最后,在馆内兜兜转转一圈,回到了正门林风眠老年的雕像出,我看着这位眼睛微阖、面带微笑的老人,岁月的洗礼仿佛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事实上,林风眠经历了太多太多,他的一生就像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曲折坎坷。最终洗尽铅华,使他成功将中国文化与西方现代艺术完美结合,使用水墨作画却又有着各种大胆、明快的线条和平面构成,凸显出现代艺术的元素,展示着自然之美的同时含蓄的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正如花坛巨匠吴冠中评价一样“从东方向西方看,从西方向东方看,都可看到屹立的林风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我离开课本,真正踏上了前往梅州的旅途我才感受到何谓“纸上的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从林风眠纪念馆中走出,仍然回味着林风眠的生平,可以说是惊才艳艳,也可以说是命途多舛。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那只画笔,自从他五岁时拿起他就不曾放下过,为了一个选择而踏上了一段旅程,终其一生不问风雨。现在我们从林风眠的人生走出,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在实践之中砥砺前行、磨砺自身,也许我们会碰壁、会遇到难以跨越的困难,但是至少我们已经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39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