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拂风眠故居,艺绽今日梅州
在2024年骄阳似火的七月,广东医科大学围龙情三下乡服务队21名志愿者们奔赴广东梅州西阳镇开展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而在这客家之都000的沃土上孕育了一名艺术天才——林风眠。作为一名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却并没有被大众所熟知,所以志愿者们担负起宣传林风眠先生的故事与艺术画作踏入风眠故居,为大家展现别样的风眠,与众不同的纪念馆。
(图为参观林风眠纪念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玉涵摄)
走在青石板路上,远远就瞧见林风眠纪念馆坐落于半山腰上,白墙灰瓦间尽显客家特色与江南风格的结合,显现出无尽的诗情画意,茂盛碧绿的稻田、一尘不染的白墙、素雅恬淡的灰瓦、错落有致的房屋,以及那静谧的小径,无不让人心生向往。
(图为参观林风眠纪念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桃桃摄)
风眠故居自然不只是景色出众,人与精神一样令人尊敬。在给木心的信中,林风眠曾经写道:“我像斯芬克士,坐在沙漠里,伟大的时代一个个过去了,我依然不动。”从晚清到民国,从民国到抗战,林风眠的确未曾动摇过自己的理想,未曾动摇对创作投入的情感。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以辉煌开场,但最后都落下了寂寞与凄惶。而唯有艺术、画作,那平和与沉静在岁月跌宕与苦痛挣扎间,留下了壮丽的是诗篇。林风眠的一生,为开拓绘画之境,在时代的喧嚣中承受巨大的孤独,在多舛命运之浪中,他就像芦苇上的秋骛,决绝而凄美地飞翔在世间,将是生命和思考化作凝练的笔触。林风眠一生都在学贯中西,对传承中国画的精髓领会于心,研习西方油画,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然而他们最伟大的创举莫过于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实验:将油画的光、色结合到中国画的写意中。当年看似简单的一小部分,至今都仍然引领着华人艺术创作的潮流。秉持着“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林风眠先生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得到滋养,真正地融会贯通,让悠悠文墨,贯穿至今。
(图为参观林风眠纪念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林宝婷摄)
跟随着林风眠纪念馆解说员的步伐,让我们走进林风眠先生的平生与艺术色彩,他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贤才,培养了一代代拥有艺术天赋的画家,他延续着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积极担负起以美育代提高和完善民众道德,进而促成社会改造和进步的重任。他的画笔之下,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智慧,他对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富有创意,形式上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精髓,又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参观林风眠纪念馆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和认识这位卓越的艺术家,更是为了宣传并发扬林风眠先生的艺术热情、风格以及他为祖国做出的艺术贡献。“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林风眠先生用一生阐述了这句话,虽生于贫困却不失对生活的热情,凭着对绘画的热爱与不懈努力,最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名垂青史。若坚信自身是金子,那么终究会闪光。
伴随着解说员的声音渐渐远去,我们仿佛也跟随着林风眠先生,走在了那条探索艺术与人生真谛的道路上。这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也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在这里,每一次的呼吸都能感受到艺术的气息,每一次心跳都能与历史共鸣。
弦歌不辍,踵事增华,好故事的力量在于赓续民族精神,凝聚时代共识,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净地。林风眠的故事在传递中展现出梅州人民的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民族精神,而作为聆听故事的传递者,应将这精神一脉相承下去,以林风眠故居作为梅州文化发扬的奠基石,为梅州走出别样的乡村振兴之路。
(图为结束参观林风眠纪念馆集体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林宝婷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40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