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振兴乡村公共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公共空间面临着被忽视和边缘化的困境。传统的祠堂、庙宇、文化大礼堂等公共空间逐渐失去活力,乡村文化记忆面临断裂的风险。为了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重振乡村公共空间,在院团委的指导和支持下,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分院青年组建了一支“机电·青年行”实践队伍,并于7月11日前往新昌县澄潭街道梅渚村开展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乡村公共空间的现状和需求的同时,积极探索提升乡村公共空间活力的策略。
萤火点亮传承之蕴
“机电•青年行”暑期实践队到达梅渚村落后首先对村落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梅渚村中公共空间的分布、数量及使用情况。在梅渚古村深入探索中,实践队有幸遇到了泥塑匠人刘天朋、剪纸非遗传承人王菊香,他们带来了非遗泥塑和剪纸的美学震撼,让队员们领略到非遗文化与梅渚古村非遗建筑的巧妙融合。
图 1王菊香奶奶谈剪纸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城豪 摄乡村公共空间包括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其中物质空间有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大礼堂、祠堂等;非物质空间有风俗习惯、节庆活动、非遗文化等。物质和精神的融合组成了多元的乡村公共空间。
了解了梅渚的公共空间的情况后,实践队员深入村巷中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与村民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对乡村公共空间振兴的建议和期望。实践队员将通过对这些访谈内容和问卷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为乡村公共空间振兴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建议与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
萤火汇聚童心之趣
儿童不仅是公共空间的使用者,也是推动乡村公共空间传承的重要力量。“机电•青年行”暑期实践队员来到梅渚幼儿园,向孩子们讲解气球小狗的制作方法,通过一根线转变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形状让孩子们初识空间的概念。通过不同的扭动打结,让气球逐渐立体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在物理实验的课堂上实践队员通过颜色消失的实验讲解背后光在不同空间介质中产生折射的原理,丰富了孩子们对空间的认知。实践队还带来了非遗漆扇,为孩子们介绍漆扇的历史、种类和文化价值,讲解漆扇制作过程和技巧。利用漆不溶于水的特点,以点、甩、划等手法在水面点出色彩,让颜色在扇面铺展斑斓。漆扇是两个面交会中绽放的佳作,能让孩子们在感受非遗色彩魅力的同时,激发对空间的创造活力。实践队员还为小朋友们进行作业辅导和制定暑期学习计划,面对面的帮扶,期望孩子们可以在关爱中茁壮成长。
萤火共筑乡村新风
乡村公共空间是村落中具有开放性的公共场所。完备的乡村公共空间有利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对于乡村经济水平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生态环境的优化、治理质量的提高和村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切实提升乡村公共空间活力,“机电•青年行”暑期实践队统计整理了问卷调查,数据得出68%的受访者对乡村公告空间的整体满意度呈一般的态度,主要原因是公共空间的活动种类单一、设施老旧、开放时间不便,并认为乡村公共空间活力振兴应该注重融入当地文化特色,打造舒适休闲空间。推动乡村公共空间活力振兴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解决农田荒废、村庄环境差、服务不均等问题,这些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方向。
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宜居”离不开乡村公共活动空间的构建,离不开美好环境的打造。近年来,梅渚古村积极响应环保的号召,增强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全力推进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打造一个绿色、可持续的生态环境。7月14日上午,实践队联合澄潭街道,携手梅渚小学一年级四班的同学们开展了“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主题实践活动。从一堂生动有趣的环保课到实地进行垃圾分类,让梅渚古村涌现出不少的垃圾分类 “小专家”。此次垃圾分类宣讲与实践活动,加强了小朋友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和理解,更营造出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图 2实践队队员与小朋友们活动留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城豪 摄
经验感悟
乡村公共空间是村民生活和交流交往的公共场所,对于乡村的发展与资源的整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乡村公共空间活力不断式微;公共活动减少;公共服务弱化。所以应当通过加强公共空间的建设,构建乡村共同体;整合各方力量, 增加公共空间特色,增强公共活动吸引力;振兴乡村公共空间。
图 3机电青年行实践队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城豪 摄
通讯员:孙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46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