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古“建”奇探突击队:守护历史古韵,赓续红色血脉——昌竹村古建筑保护与文化振兴行动
传承村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推动传统村落古建筑保护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全面发展,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古“建”奇探突击队于7月12日深入雷州市英利镇昌竹村,走访勘察当地古建筑,探寻村落历史文脉。团队利用摄影测量和数字孪生技术记录村落古建风韵,致力于推动传统村落古建筑的保护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深度融合。
古“建”奇探突击队向昌竹村书记介绍数字孪生技术(梁嘉宏 摄)
昌竹村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在昌竹村的历史长河中,古碉楼是昌竹村最具特色的古建筑,是村落历史的见证者。最初,古碉楼被命名为“刚直祠堂”,清末民初社会治安环境的恶化,村民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抵御外敌侵扰的坚固堡垒。“刚正”二字体现了村民们英勇抗敌的精神。古碉楼兼具祠堂与民居的双重功能。时至今日,里门正中的门顶浮雕上“刚直公祠”字样还依稀可见。门楼两边的彩绘小狮子,传神地扭头相对探视着从门楼里进进出出的人们。
昌竹村书记带领队员现场调研(李晓欣 摄)
1
昌竹村村委会人员向古“建”奇探突击队队员介绍古碉楼(詹敏敏 摄)
古碉楼不仅是村民们为求安宁而自发组织民团、自筹资金修建的防御工事,更是先辈们留下的精神丰碑,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村民们为了抵御贼匪的侵扰和日本侵略者的荼毒,不得不奋起自卫。村民在古碉楼打击侵略者的行动展现了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曾经一段段光辉的抗日英雄史,如今却在年轻一代中逐渐被淡忘。古“建”奇探突击队队员李增材通过采访村长、书记以及老一辈居民,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并带领村里的青少年回顾了古碉楼英勇的抗日历史,希望先辈们的英勇抗战故事得以代代相传。
古“建”奇探突击队队员李增材向儿童宣讲(梁嘉宏 摄)
古“建”奇探突击队队员和昌竹村小朋友交流(李晓欣 摄)
古“建”奇探突击队在昌竹村的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不仅对当地的古建筑进行了详尽的考察,还运用了无人机航拍和数字孪生技术,对古建筑进行了数字化的保护与研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村民对古建筑保护的态度和需求,团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后续村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古“建”奇探突击队成员们还与昌竹村的村长、书记和居民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共同探讨有关古建筑保护的创新路径,积极推动文创产品的设计与推广,致力于为当地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建”奇探突击队队员与当地村民交谈(梁嘉宏 摄)
昌竹村古碉楼三维建模图(穆健摄)
古“建”奇探突击队的深入调研与创新实践,为昌竹村的古建筑保护提供了新思路。期待昌竹村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激发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古“建”奇探突击队出发前的合照(梁嘉宏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49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