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照乾坤,微风轻拂尚村边。如织如绘景中景,飏灯摇曳映此篇。2024年7月16日,“红韵探遗艺,织梦溯家朋”合肥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乘坐乡政府提供的公交车,踏上了前往尚村的探寻之旅。
抵达尚村竹蓬乡堂,团队成员们便被这里的古朴与宁静深深吸引。在乡堂的一隅,成员们见到了那位传说中的非遗飏灯传承人。这是一位朴实的农民,面部黝黑,但抹抹笑容却无比清澈。
飏灯,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艺术,以其精湛的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绩溪乡家朋乡的一张名片。其制作工艺繁复,放飞升空技巧独特,它不仅是当地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的载体,更是乡里乡亲协作沟通、交流情感的纽带。
在章老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开始尝试制作小飏灯。我们首先撇好篾丝,将其折断制成长度相等的竹条,轻轻用手一弯、一扣,一个圆环框架就成型了,再用棉纸将其固定即可。
剪纸看似简单实则极其讲究,要求大小符合标准,裁剪平、直、方。据老师傅说若是尺寸存在偏差,飏灯则会在风中摇摇晃晃,与前灯脱离并引起一系列的“掉队”。
接下来就是用浆糊糊制圆底,浆糊由面粉和自来水调和而成,用手指沾面糊均匀涂抹至竹条圆环周围,糊上棉纸等待风干。
最后滚筒成形、穿绳、轻微调整等待整体风干定型即可。团队成员在章师傅的指导下成功做出小型飏灯,更是深刻体会到了这项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制作完成后,团队成员们有幸采访了这位非遗飏灯传承人章熙东先生。在深入的采访中,章老师傅向我们透露了飏灯技艺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他表示,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乡村,前往繁华都市谋生,飏灯非遗技艺后继乏人,传承之路步履维艰。其次,当地缺乏相关的非遗体验活动,使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也难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知。据悉,几次前来尚村游玩的游客们听闻了飏灯技艺的神奇,想要尝试和体验,但却苦于没有相关的活动和途径,游客们的遗憾和失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
闻此,团队成员们深感责任重大,深刻领悟到当今新时代的青年有责任、也有能力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团队成员们积极投身于思考,探索飏灯技艺未来发展之策,认为首要在于加强宣传与教育。拟通过多样活动如展览、讲座、工作坊等,提升公众认知。同时,可以与学校合作,将飏灯技艺纳入课程,开展美育宣讲,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并体悟其文化内涵。同时,政府应当加大扶持力度,探索多种途径鼓励青年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
此次尚村之行不仅让大学生团队亲身体验了飏灯制作的魅力与艰辛,更让其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希望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影响力,推介与传承优秀的非遗文化,更以实际行动投身支教活动,走进青少年群体之中,共同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同时也殷切期盼社会各界能够更加关注和支持以飏灯技艺为代表的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迸发出更为熠熠生辉之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49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