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7月15日,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弘文·苗韵”蒲公英社会实践服务团前往重庆市綦江区开展暑期为期4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红苗文化,共话乡村振兴。
7月12日,实践团到达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梅子村,拜访苗绣非遗传承人熊兴树,面对面进行交流,参观了苗族蜡染与苗族刺绣作品,欣赏了带有当地特色的苗歌、苗舞、苗族芦笙表演,对梅子村苗族文化传承发展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7月13日上午,实践团成员来到梅子村乡情陈列馆。在熊兴树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在亲身探索中感受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魅力,重温梅子村在“红梅党建”引领下的发展探索和振兴之路,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也促使他们在行动中践行初心和使命。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尽自己所能协助村民挖掘和发扬苗族的特色文化,以此作为推动力,帮助乡民走向富裕之路。
7月13日下午,实践团在梅子村乡情陈列馆前开启一堂“开放式”的“院坝里的思政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宣讲、合唱、朗诵、共跳民族舞蹈等多种活动形式以及 “调研+创新+直播”的实践模式,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这次特殊的“院坝里的思政课”将传统的思政课堂带入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让成员们在参与中感受到了思政教育的生动与真实。实践团成员受益匪浅,纷纷表示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使他们更加了解了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7月14日,实践团成员深入采访调研10组苗族村民家庭,充分了解了村民生活、深入挖掘苗族文化、共话乡村振兴未来。此次调研走访不仅增进了成员们对乡村社会的认知,更坚定了他们服务乡村、助力振兴的使命与决心。
7月15日,实践团全体成员在梅子村举行座谈会,与党员代表马应发、苗族文化非遗传承人熊兴树及村民代表马应红面对面交流,总结此次实践经验,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新路径。老党员代表马应发指出,青年一代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才能更有时代价值。他勉励实践团成员要认真思考和总结在苗乡的调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在观察和实践中学党魂、强信念、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蓬勃青春力量。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弘文·苗韵”蒲公英社会实践服务团指导老师余尊敬表示“实践团成员要贯彻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内化,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52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