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高山本无言,我本是高山

来源: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陈婉茹

高山本无言,我本是高山

“我们生于大山,长于大山,成于大山”

盛夏的阳光洒落在大地上,万物生长,生机盎然。一件红色志愿服,一个行李箱,一颗怀揣着炙热的心,我们吉首大学“政能量”社会实践团队在这个充满爱意与希望的季节里,来到了大山深处的矮寨镇,这里群山环绕,山清水秀。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在这短短几天的实践调查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即使我们如苔花般渺小,我们也可以如牡丹般娇艳。

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像我们这样生于大山的人,一辈子也走不出去,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走出去,替我们看看这世界的繁华”这一句话,是我们在走访时,时奶奶亲口说的话,时奶奶说像他们这样的老人,经历过四处奔走流离失所的日子,经历过食不果腹的日子,也经历过集体劳作的日子,所以她们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时奶奶告诉我们,以前别人说女孩子读书没有出路,可我不甘心,于是我想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我可以上山挖野菜,也可以下田耕作,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我的后辈们必须要走出大山,而读书就是他们唯一的出路。现在孩子们全部都考研上岸,我也就放心了。奶奶和我们的交谈中,她一直强调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因为我们承担着这个时代的责任,也肩负着他们的期望。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本次三下乡,我们住在矮寨中学,这是这个镇上唯一的一所中学,我们住在他们的学生宿舍,还没来到学校之前,我很庆幸我们是住在学校里,我认为这里的条件会比较好,但当我到这里发现这里的学校还很贫困,尤其是这里的洗澡只有冷水没有热水,我们只能去提水烧开才能勉强支撑我们洗澡,这里每层教学楼没有厕所,只能到教学楼背后的山里的厕所去,可是我却在这里看到了大山孩子们的勇敢与追求。我们乘坐公交车走了大概四五公里的山路,山路颠簸,到了阳桃村,走访中我们询问一位妹妹,她告诉我们这里上学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基本都在外务工,只有老人和小孩基本在这,他们离学校都很远,所以大部分都选在留校住宿。在本次调研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学校有一支十几人组成的舞蹈表演队,他们常常和我们一样的作息,在骄阳下排练舞蹈朗诵,为了方便排练,假期也在学校住宿,他们带队老师告诉我们他们要去参加市里的表演比赛。生于大山又如何,她们有冲破层层山峦的勇气,他们渴望去世界看看,想感受灯火阑珊的每一瞬间。十三四岁的那股清风越过了重重的山岗吹到了今天,他们也还是最好的年纪。

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三下乡的第二天我们前往了德夯苗寨,我们与当地的苗族的群众们交流详谈,体验了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也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美丽。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队员们与苗民一起学习簸谷舞蹈,他们和苗民们一起手拉着手,跳着舞,他们告诉我虽然最开始他们跳的不是很顺畅,但却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中,不在拘泥于此,放开自己,与他们共赴一场苗族盛宴。在实践中,我们询问一位爷爷,他总是饱含热情的回答,他说现在国家对少数民族扶持的政策越来越多,歌颂党的领导,歌颂脱贫攻坚这一系列举措让他们经济得以发展,他说近几年当地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感受苗族文化,他们很开心。从他们的热情洋溢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向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短短7天的三下乡活动也在夏日的燥热中收尾,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七天对我们来说可能不会有太多的改变,但是当我提着行李箱下楼时,一位小妹妹对我说“姐姐你们今天就要走了吗?”,我说“是的”,她说“我还以为你们明天才走呢,再见姐姐”。就在那一刻我突然看到了三下乡的意义。也许对于我们来说这短短的七天不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乡下的孩子他们来说不一样,他们从我们的身上看的了读书的意义,也看到了憧憬与希望。我想,我们犹如夜空中的星星,在不经意间,为夜路中迷失方向的人指引方向。

“风旗潮涌,我们短暂的交错,尾声潮落,致敬这一场遇见”

我想,生命这卷书,落款应该是亭亭常青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55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与启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社会实践之旅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千里行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触历史之殇,探访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最新发布

桂花园社区:7月18日开展“小小厨师包饺子”活动,激发孩子动手能力
桂花园社区:7月18日开展“小小厨师包饺子”活动,激发孩子动手能力中国青年网鄂州7月18日电(通讯员;牛子允),桂花园社区近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包饺子,培…
葵花盛放,希望绽放
清晨,天空还未完全放亮,微弱的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阳新县排市初级中学的土地上。树上的鸟儿在欢快地歌唱,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排市初级中学的同学们打起精神,开启了新一天的学习旅程。今天是7月16号,志…
二师学子三下乡:心怀感恩,情满人间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18日电(通讯员熊杰鸣)为了让小朋友们学会感恩,心怀感恩之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7月18日上午,于干河街道石码头社区为小朋友们开展了一节感恩教育课程。…
小小葵花照乡野,支教青春写华章
清晨,晨曦初现,第一缕阳光如同温柔的指尖,轻轻拨动支教队员们的梦境。七月的早晨,一缕微风拂过,略显燥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支教的青春热情,仿佛是一场心灵的盛宴。今天是7月15日,是小葵花实践队到达阳新县…
湖北学子三下乡:电商进村,借好先进科学技术的“力”
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湖北学子三下乡:电商进村,借好先进科学技术的“力”本网讯(作者周丽君)国家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宏伟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电子商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交易平台,它已经成…
让教育无忧,让梦想无限
国家资助政策是为了支持贫困家庭学生继续教育的惠民政策,可以提振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信心,鼓励他们继续深造,提高教育水平,并最终提高家庭的经济状况。然而,还有许多贫困家庭学生由于缺乏对资助政策的了…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梦想+”实践团赴长沙市莲花镇龙洞村开展交流座谈会
调研队成员参观龙洞清廉村居建设成效调研队成员与龙洞村村委干部召开座谈会(通讯员王尔涵刘佳乐肖惜文)为深入推进清廉莲花建设,全面压实全镇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不断浓厚“尚廉”“育廉”“养廉”“护廉…
逸樟志愿服务队寓教于乐,社区儿童乐享五子棋趣味课堂
逸樟志愿服务队寓教于乐,社区儿童乐享五子棋趣味课堂本网鄂州7月17日电(通讯员魏思彤)在充满欢声笑语的社区活动室内,逸樟志愿服务队于今日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五子棋教学活动,为社区的小朋友们带来…
佳“偶”匠心突击队专访篇|匠心传承·戏韵流芳——范思红
匠心传承戏韵流芳2024年7月15日,广东科技学院佳“偶”匠心突击队赴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观看木偶戏演出,并对高州市木偶戏女传承人范思红进行了专访。01人物简介范思红高州市木偶戏女传承人,从小受家庭艺术熏陶…
共铸护眼长城,苏州大学社区护眼小队在行动!
共铸护眼长城,社区护眼小队在行动!社区是整个国家社会网络的“微单元”,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点。为响应二十大“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号召,2024年7月11日,苏州大学“睛”彩“视”界团队分为五组,跟随理想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