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民族文化 担当传承使命——哈尔滨医科大学“籽籽同心”实践团队暑期三下乡活动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作者:王仁凯

探寻民族文化 担当传承使命

导语: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进一步推进青年学生对于各民族文化的了解与传播,2024年7月5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十名师生,赴鄂伦春自治旗,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围绕民族团结主题,对鄂伦春民族文化及鄂伦春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参观学习,旨在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在实践中经受锻炼、提升综合能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鄂伦春自治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位于哈尔滨以北575公里,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嫩江西岸,总面积59880平方公里。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鄂伦春族人口仅为9168人。鄂伦春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自古游猎于大小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中。鄂伦春族生于自然,取攫于自然。在长期的游猎生活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世世代代靠着一杆枪、一匹马和一只猎犬,追逐着獐孢野鹿,游猎在茫茫林海。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张玉环老师在启程前讲道。这不仅是对总书记深刻教诲的回应,更是对即将踏上征途的青年学生们的殷切期望。实践团队深知,此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实践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民族文化深刻理解的开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鄂伦春民族博物馆。狩猎文化展厅内,一件件古朴的猎枪、弓箭、石器,静静地诉说着鄂伦春族人的英勇与智慧。通过实物展示和视频资料,学生们见证了鄂伦春族人在茫茫林海中英勇狩猎的壮丽场景。在其他展厅,学生们领略了鄂伦春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从精美的桦树皮制品到独特的兽皮服饰,到充满神秘色彩的萨满教祭祀用品,每一件展品都透露着鄂伦春族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每一件展品,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鄂伦春民族博物馆。通讯员 王仁凯 供图

接着,实践团队来到了鄂伦春非遗馆。鄂伦春非遗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专注于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展馆,成为展示和传播这一独特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该馆通过图文详解、场景复原、沙盘模拟、光影互动、视频音频等多种高科技与传统展示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向学生们呈现了鄂伦春民族的“非遗”魅力。馆内,学生们见到了一面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照片墙,其上挂满了历代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肖像,其中便有学生们接下来要去拜访的吴玲芝奶奶。

图为学生们参观鄂伦春非遗馆。通讯员 王仁凯 供图

十五六岁时就能够熟练用狍皮制作各种服饰,2018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族狍角帽制作技艺传承人,吴玲芝自幼便跟着母亲制作狍角帽、狍皮大衣、狍皮手套、狍皮靴等具有浓郁鄂伦春民族特色的民族服饰。看到学生们的到来吴奶奶热情地向学生们展示她亲手制作的狍角帽、狍皮衣以及袍皮鞋。在与吴奶奶的交流中学生们了解到,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是我国北方游猎民族独特的手工技艺,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鄂伦春族人世代以游猎为生,长期食兽肉、衣兽皮,在此过程中创造了极具特点的兽皮手工技艺。吴奶奶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来了解狍皮制品,学习狍皮制品,让狍皮制作技术永远流传下去。

图为吴玲芝向学生们讲解狍角帽制作过程。通讯员 王仁凯 供图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共同描绘祖国的锦绣山河、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鄂伦春族作为中华民族中微小却又闪耀的一支,它的突入“出圈”,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尊重、被传承、被发扬。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鄂伦春族文化不再局限于山林之间,而是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作为身处世界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青年学生们,要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努力称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学专业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合照。通讯员 王仁凯 供图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让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通讯员 王仁凯)

(指导老师 张玉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63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增强党员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 黄能振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最新发布

清华花椒,建设美丽乡村
清华花椒,建设美丽乡村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有一位“张技术”,他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张技术”,称他指导种植…
湘潭大学:趣味数学课带领小学生“玩好”数学
“根据行军里程和耗时估算,红一方面军平均每分钟要走19.5米……”7月10日,湘潭市三义井社区活动室“数说长征”课堂上,小朋友们沉浸于在红色故事中学习数学知识,模拟“长征路”徒步行走,玩得不亦乐乎。这…
三下乡:青春之歌在乡村奏响
2024年7月17日,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一群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年轻人带着知识、技术和热情,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三下乡”之旅,奏响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这支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组成的“…
【曲园学子暑假社会实践—“智科共融,文兴社区”第一次线上会议】
随着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对于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一老一小”服务、文化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社区居民的期望与需求更为迫切。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逐梦”青年志愿者服务团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号召,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逐梦”青年志愿者服务团在7月11日深入涪陵区青羊镇安镇社区,开展了一场以“爱心传递,情暖童心”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
鼓励教学 激发潜能
在树叶画活动结束后,为了对其小朋友们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奇思妙想。我们组织了一个小小的展览,展示了孩子们的树叶画作品。这些作品各具特色,有的画面细腻,有的色彩鲜艳,有的形象生动,每一个作品都体…
农学院助力盐碱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实践服务团在农高区召开座谈会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详细了解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7月17日,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助力盐碱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实践服务团赴黄三角农高区开展社会…
由一节课感受实践的重要性
当我们结束树叶画课程后在对其进行反思总结时,发现了实践的重要。总的来说,这次带领小朋友们捡树叶完成树叶画的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成长和进步,也看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
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开展法律知识宣讲活动
为提升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法治乡村的建设,7月11日,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2022级辅导员李愉带领“逐梦”青年志愿者服务团联合青羊镇司法所深入青羊镇社区开展法律知识宣讲活动。“遇到工资…
青春似星火,光芒照刘楼
7月17日,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刘楼镇,曲阜师范大学“燃灯启智,学识相传”支教团队开启了新一天的支教生活,在教学中传递思想。语文课上,王老师以清晰易懂的讲解方式、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们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