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特色课堂融合思政,探索新型课堂模式,织就知识与信仰

来源: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作者:青春无限支教团队

特色课堂融合思政,探索新型课堂模式,织就知识与信仰

为了让“一带一路”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推动区域和全球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构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经济全球化新格局,充分发挥高校高层次青年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落实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专项行动。7月18日,深圳大学青春无限支教队的队员们发挥自身材料学科的优势,运用“材料特色课堂+课程思政”的授课模式,在广东省陆丰市大安中学教授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织物”历史课,通过讲解中国织物的历史,揭开“一带一路”的序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棉花的国家之一,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是将中国的丝绸和其他织物带到世界各地的重要贸易路线。”青春无限支教队的刘美珊队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中国织物历史讲解课。

在课堂上,刘美珊详细介绍了中国织物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的种类。从商周时期的原始麻布,到唐宋时期的丝绸,再到近现代的棉纺织品,刘美珊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到了中国传统织物的独特魅力。

图为刘美珊队员在支教。何耀嘉供图

刘美珊还特别介绍了几种重要的织物材料:棉花、羊绒和蚕丝。她讲解了棉花在明清时期的广泛种植和使用,如何让更多普通人享受柔软、舒适的棉布衣物。对于羊绒,刘美珊介绍了其细腻的质感和优异的保暖性能,以及在寒冷地区的重要性。在谈到蚕丝时,她分享了嫘祖养蚕冶丝的神话故事。传说中,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她在发现野蚕吐丝后,开始养蚕并发明了冶丝技术,为中华民族带来了美丽的丝绸。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也为孩子们增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刘美珊还特别讲述了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的故事。黄道婆是元代著名的纺织家,她通过学习和改进海南黎族的纺织技术,推动了棉纺织技术的发展,使棉布的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她的创新为中国纺织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改变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通过这些详细的介绍,孩子们不仅了解到不同织物材料的特点和用途,还学习到这些材料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刘美珊还特别讲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解释了丝绸之路是如何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传到西方,并带回了西方的珠宝、香料和玻璃等。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织物的历史,更理解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图为刘美珊和学生在互动。何耀嘉供图

在互动环节,孩子们对织物的制作过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刘美珊邀请孩子们亲手触摸和体验各种织物,感受不同材质的质感和特点。孩子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堂课,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知识。

刘美珊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未来,她将继续努力,把更多有趣、有意义的课程带给孩子们,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受益。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也进一步加深了青年大学生支教活动的意义。通过支教活动,青年志愿者们不仅为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更通过文化传播,增进了城乡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接下来,王凯烨队员以“织物”为主题开设思政课,弘扬“红色纺织精神”助力“一带一路”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他以中国织物为主题,将历史与思政教育巧妙结合,弘扬了“红色纺织精神”。

图为王凯烨队员在支教。何耀嘉供图

在课堂上,王凯烨将“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融入课程内容。他强调,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织物”的发展,离不开先辈们的“红色纺织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千上万的纺织工人以勤劳和智慧,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精神传承至今,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重要精神力量。

在课上,他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贸易,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象征。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通过纺织品等文化符号,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将织物的历史与“一带一路”精神相结合,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传递“红色纺织精神”,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这种特色课堂融合思政的教学模式,也是探索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方向。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助于探索新的教育思路,也能通培养出更多有担当、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

本次支教活动,将织物的历史与“一带一路”精神相结合,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传递“红色纺织精神”,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这种特色课堂融合思政的教学模式,也是探索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方向。这种课程在前思政在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助于探索新的教育思路,也能培养出更多有担当、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69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欢声笑里暂别徐家

欢声笑里暂别徐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多的为基层群众服务,展示并巩固“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效,以及表达对巫溪县徐家镇领导、塘垭村村支两委领导和徐家镇中心小学的老师同…… 李佳颖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以汇报之演,暂别徐家

以汇报之演,暂别徐家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同时更多地为基层群众服务,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兴梦夏乡”志愿服务队来到巫溪县徐家镇塘垭村开展系列志愿…… 谭美君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飞扬青春,兴梦起航

飞扬青春,兴梦起航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兴梦夏乡”志愿服务队开展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于7月3日下午16:30在…… 关佳煜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起航徐家,兴梦塘垭

起航徐家,兴梦塘垭为提振“三下乡”队员精神,更好开展本次“青春飞扬•兴梦夏乡”暑期“三下乡”社会志愿实践活动,在7月3日16:30于重庆市巫溪县徐家镇塘垭村红峡山庄举行了重庆师范大…… 张仁睿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游宁广古镇寻文化印记,析景区特色助乡村振兴

游宁广古镇寻文化印记,析景区特色助乡村振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了解重庆市巫溪县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巫溪特色人文景观,助力巫溪旅游宣传,重庆…… 李佳颖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心手相连同辅导,青春夏日共成长

心手相连同辅导,青春夏日共成长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教育发展,开发儿童学习兴趣,促进儿童全面发…… 许琳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科学世界大门触“手”可及

科学世界大门触“手”可及为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具备通过实验室实践探索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科学思维,7月6日上午9:00,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兴梦…… 娄宇杰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画笔生花,心中有梦

画笔生花,心中有梦为加强乡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兴梦夏乡”志愿服务队于7月6日上午9:00在重庆市巫溪县徐家中心小学开展逸师爱心公益课堂之…… 关佳煜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最新发布

三下乡||党史宣讲润童心,青春助力兴教育——“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八)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员群众更好地了解党史,2024年7月9日,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少数民族预科教学部)“微爱”青年志愿者团队积极响…
二师学子三下乡:小手大创造 绿叶焕新生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18日电(通讯员李紫璇)为了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7月18日下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在黄荆小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组织开…
武汉学子三下乡: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18日电(通讯员张梦)为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发扬民族精神,激励孩子们继承和发扬奉献爱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孩子们感恩社会、关爱他人的高尚品德,7月18日下午,湖北第二…
湖北学子三下乡:学习归纳整理 培养良好习惯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19日电(通讯员王诗婷)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条理性,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于7月19日到陈场镇为同学们开展了一节归纳整理小课堂。归纳整理要求孩子…
强化安全教育,预防溺水事故 ——向阳实践队携手江滨社区开展防溺水课程
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迅速上升,全国各地中小学生游泳溺水事故频发,令人痛心。为全面推动社区安全教育工作,杜绝学生水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7月18日下午三点,华南师范大学向…
红绸剪梦,非遗花影,颂扬革命情长
随着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在鄂州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的进展,同学们对于剪纸雕花的内容与技艺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在指导老师曹小琴的推荐下,团队实践成员们组织前往鄂州红色革命文化遗址以及…
湖北学子三下乡:唤醒乡村记忆,共筑文化梦
大学生网报荆州7月19日讯(通讯员曾刘宇)为唤醒沉睡的乡村记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7月16日前往荆州洪湖开展“三下乡”调研之旅。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乡…
暑期三下乡“材化筑梦先锋队,爱心资助启航行”实践团活动总结
#暑期三下乡之“材化筑梦先锋队,爱心资助启航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切实做好高校国家资助政策宣传普及,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材料与化工学院“材化筑梦先锋队,爱心资助启航行”资助…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亮剑霸凌,共筑童心安全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1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提升乡村孩子对校园霸凌的认知与防范能力,7月1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将反对校园霸凌,坚决对校园…
数探奥秘,唱响未来
7月18号上午,随着实践活动接近尾声,我们的许多课程也渐渐迎来结课。其中就有我们的音乐课。音乐课:歌唱明天,未来可期在最后一节音乐课上,实践队队员将教同学们学唱<明天会更好>这首歌,也旨在通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