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同心传承丹寨支教之情,非遗魅力浇灌民族之花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作者:练语卿

十年丹寨支教情 千里奔赴薪火传

“用一年短暂的时间去做一生难忘的事。”这是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秉持的崇高信念。为贯彻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合肥工业大学自2012年起,已连续九年组建研究生支教团远赴贵州丹寨助力当地教育事业。明年就是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来到丹寨的第十年,丹心不改,寸许犹深。赤忱信仰,星火滚烫。“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赓续支教精神,奔赴千里前往金钟一小和长青二小开展支教活动。

支教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把所学专业知识融入教育事业,运用科技赋能支教课堂,让科技与教学相伴而行;还开展系列美育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坚定孩子们刻苦学习、走出大山的理想。诗词课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赋予文字新的生命,VR红色教育课让历史更加生动鲜活;团辅活动上团队成员带领学生们折纸飞机载梦而行;“几何映银美,探索数理奥秘”课程让学生们深入几何世界,科学小实验点燃了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热情,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数理之美,激发数理兴趣……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实验,都浸透着团队成员们对丹寨学生的关爱与期盼。

“一次丹寨行,一生丹寨情。”正是这样的传承,鼓励更多的青年把岁月融入西部教育,把青春融进祖国山河,用实际行动在西部大地上书写人生华章。

非遗之灯燃永夜,莫忘己乃传灯人

星燧贸迁,斗转时序,非遗文化星辰闪耀,山河日月书就华章。贵州丹寨非遗文化穿越千载,熠熠生辉,吸引无数中外游客前来了解与体验,深受民众的青睐与喜爱。在丹寨县的调研中,团队成员们深入探索了蜡染、银饰和古法造纸等非遗技艺,执传承之灯,照文化之境,寻找非遗背后的故事,让非遗文化“见人见物见生活”。

团队成员与学生们共同体验蜡染制布、银饰雕刻、古法造纸等非遗项目,与传承人交流学习,为非遗“绝活”注入青春气息。在与非遗传承人们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蜡染传承人杨乃金女士从八岁开始学习蜡染,矢志不渝,跨越万千坎壈,以微毫诠释伟大,匠心铸就蜡染辉煌。十四年来,她带领苗寨姐妹们将蜡染技艺转变为增收致富的途径,将贵州民族蜡染产品推广到国内外市场。无独有偶,借助丹寨非遗文化的发展契机,苗银锻造手艺人穆天宏回乡开设体验馆,四十余载精一技,守护千年银花丝。一件手工银饰不仅倾注着工匠的心血,更是丹寨、贵州乃至国家特色文化的代表与宣传。他们都由衷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体验了解非遗文化,保护好祖国文明的瑰宝。

一针一锤,打造苗寨幸福路,一蜡一布,染出美好新生活。丹寨蜡染和苗银的传承和发展如火如荼,涌现了一批批前来学习的中外游客,不仅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推动了乡村振兴,促进丹寨经济发展。

花开丹寨石榴红, 共筑民族团结魂

在丹寨的大街小巷里,“坚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等标语比比皆是,这无不体现丹寨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保护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团结基因。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丹寨县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深受民族团结教育的熏陶,领悟到在丹寨这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县市,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小教起。团队在金钟一小举办民族特色美食节,与学生们共享各族臻味,畅谈每一道佳肴的起源,使民族传统文化同教学活动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点点繁星,夜幕降临,团队成员们带着小朋友们和身着各民族的传统服饰的村民一起围绕着篝火,在一曲曲悠扬婉转的民族歌谣中载歌载舞,共享联欢,共奏民族团结“交响乐”。这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强化幼儿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幼儿心中埋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风霜与晨曦同现,前路与星光共存。生逢盛世当欣逢盛世,丹寨的非遗文化保护、民族团结教育和支教传承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然需要新时代青年们戮力同心,以鸿鹄之志向,以饱满之热情,秉承“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崇高信念,不负鎏金青春,舞动如椽大笔,擘画丹寨盛景蓝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70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榆林乡村,看沙漠治理的产业化之路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载治沙造林,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也加快沙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誓把沙海变绿洲

45年,她们用青春染绿荒漠,学习治沙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月22日上午10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毛乌苏沙漠……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靖边林业和草原局 ——开拓土地沙化防治新思路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永远不会顺从人类。——题记2021年7月21日上午9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榆林市靖边县林业与草原局开展对当地防风治沙工程的社…… 刘状状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榆林乡村,揭秘治沙致富密码

在榆林,有一种绿,叫榆林绿,绿的妩媚;有一种蓝,叫榆林蓝,蓝的醉人;——《榆林民歌》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榆林市坐落于陕西北部,临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多年被国家林业和……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生命铸就绿色丰碑——走近造林治沙“老黄牛”牛玉琴”

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茫茫沙海”到“绿色长城”。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2021年……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探访金鸡沙,走进沙漠上崛起的森林绿洲

不是说黄土高坡吗?黄土呢?”去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片中,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带领乡亲们在沙地里植树造林、培育沙地苹果,将不毛之地变成……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毛乌素,探寻沙漠“前世今生”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昔日黄沙漫漫,今日生机盎然。一代代治沙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坚守毅力,锁……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湖北学子三下乡:乡约曾铺
大学生网报本网讯(通讯员周诗)近年来乡村振兴的力度大大加强,为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乡村振兴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7月8号前往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曾铺村进行调研活动。…
“智科共融,文兴社区” 社会实践队第一次线上会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科技也随之飞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其功能和角色也在不断演变。现代社区不仅需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还需…
探访通山县非遗馆:感悟传统,收获感动
盛夏的骄阳下,我们“拾遗”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踏上了探访通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旅程。这次参观之旅,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洗礼,让我们对中华民族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
武汉学子三下乡:头发根根竖起来,静电知识我知道
武汉学子三下乡:头发根根竖起来,静电知识我知道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19日电(通讯员杨鑫)为了丰富小朋友们的课程内容,增加对物理小知识的兴趣,7月19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
活力四射:体育课中的集体游戏
随州7月19日电(通讯员李佩)为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学校体育必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
麻辣潼南,椒香四溢
麻辣潼南,椒香四溢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花椒的香气弥漫在乡间小道。它是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带领农民走向富裕的‘金豆豆’。团队成员们来到了老关村,支部书记许…
爱心在指尖传递:支教课上的温暖折纸之旅
支教老师带着满满的热情和耐心走进教室,手中拿着五颜六色的彩纸,准备开启这堂特别的课程。课上,老师先为孩子们展示了一个折好的精美爱心,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随后,老师一步一步地细致讲解折纸步骤,…
马集村乡村振兴:文化繁荣引领乡村新风貌
在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的一片翠绿之中,马集村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马集村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更在乡村文化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二师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19日电(通讯员吴若萌)阳光明媚,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翠绿欲滴,仿佛每一片叶子都蕴含着生命的力量,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为宁静的早晨增添了几分生机。湖北第二师范学…
湖北学子三下乡:特色农产品在多元互联网的推动下快速销售
为了宣传以及推广老河口的特色农业,推进我国农村的特色产业经济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7月6日前往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鲍河村,进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