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红色经典,传承民族精神,滋养地方文化。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阜阳市演艺有限公司精心打造了大型淮北梆子戏《风雨王家坝》。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党的生日的献礼,也是对地方红色文化的深情致敬。2024年7月8日,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梆声古韵承千载,戏影非遗焕新彩”文化艺术服务团赴阜阳市演艺有限公司专访淮北梆子戏省级传承人蒋祥林。
(图为与蒋祥林访谈)
红色题材,艺术呈现
访谈中蒋祥林以大型淮北梆子戏《风雨王家坝》为例讲述了淮北梆子戏剧目的一般创作流程。他提到,《风雨王家坝》的创作起点是对2020年王家坝第16次泄洪这一重大事件的关注,以及同年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王家坝考察并发表的重要讲话。这两大事件为剧目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意义。阜阳市演艺有限公司的编剧团队深入实地,多次采访当地人民,力求将本件事情以最真实、最动人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让全国人民可以通过《风雨王家坝》了解安徽阜阳王家坝人民“舍弃小家,维护大家”的崇高泄洪精神以及家国情怀。蒋祥林强调,剧目创作要注重社会效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地方特色,文化传承
“好听、好看、好玩”是阜阳市演艺有限公司进行剧目创作的原则。首先,声音要“好听”,音乐、旋律要跟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观、审美趣味相融合。第二是舞台要“好看”,舞台灯光的设置需要根据情节的变化而变动。第三是观众认为“好玩”,《风雨王家坝》它用到了3D全息技术,实时全息投影。通过技术手段呈现大雨、洪水等场景,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直观体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它不仅仅用了3D全息技术,还使用了无人机等道具,让观众全方位感受戏曲的魅力。“戏曲要发展,与现代科技相融合,让观众觉得好听、好看、好玩。这就是目前戏剧发展的大势,体现了演员年轻化和剧目创新化的潮流。”通过这样的一种创新发展,展现当地特色,促进文化传承。
(图为全体合影)
服务地方,精神滋养
“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却也服务于生活”,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艺作品的双重属性。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阜阳市演艺有限公司作为传统戏剧“淮北梆子戏”项目的保护单位,肩负着传承与发展地方文化的重任。阜阳市演艺有限公司不仅致力于将传统剧目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使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得以延续,而且在传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推陈出新,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与此同时,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梆声古韵承千载,戏影非遗焕新彩”文化艺术服务团也积极参与到这场文化传承的行动中来。他们用镜头记录下淮北梆子戏的魅力,拍摄了大量的影像资料,这些资料不仅将成为研究地方戏剧的重要资料,也将成为推广和传播淮北梆子戏的重要媒介。服务团成员将以青春之力推动文化的传播,为地方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70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