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透过一株菡萏,听见一个时代 ——花石莲厂女工胡燕平专访

来源: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作者:李展宇 雷雅琪

(指导老师:曾宇婷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通讯员:李展宇雷雅琪)自1973年出生在花石镇,胡燕平从未远离过这片土地。时间自顾向前,刻进她的皱纹里,又与她的脉搏同频共振。她见证了这里莲花51载的荣枯,时光穿针引线般将她的一生和花石这片土地交织在一起,她称此为“命运”。从一个普通的江南小村,到被评为湖南十大农业特色小镇,她有太多欣喜与期盼。又是一年荷风至,赶趁暑期三下乡契机,走进51岁的胡燕平,一个湘莲加工厂的普通女工,看看乡村振兴巨轮从小人物身旁驶过时撒下的那一片绿荫。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胡燕平

乡村振兴擘鸿篇,花石百姓尽欢颜

一颗莲子蕴含的能量有多大?从一个居住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75户、贫困人口5131人的西南乡镇,到建有万亩湘莲种植基地,被评选为湖南十大农业特色小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的示范性乡镇,这一切都与莲子密不可分。当问及胡燕平对于家乡这些称号有什么看法时,她满心欢喜,一旁与她共同劳作的同事们同样面露喜色。“这些数据和称号,我们倒是搞不懂,我只知道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胡燕平在当地的一家湘莲加工厂务工,负责将色选机筛选过的莲子进行人工精筛,确保产品质量。小小的工厂车间里,五六个年龄相仿的阿姨们并排而坐。而这样的车间,在花石镇还有许多。

“从我家到上班的工厂,步行只要两分钟。”胡艳萍分享道。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花石镇拥有大型湘莲种植园,在有关政策扶持下,花石镇共有湘莲产业相关企业600多家,湘莲加工贸易企业近百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像胡燕平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并非个例,而是当地湘莲产业高速发展下背景下花石百姓的一个集体缩影。“我在这里已经上了十多年的班了。这些都是我在村里的邻居们,我们离这个厂最近,就一起来这里上班了。”胡艳萍指了指身旁的阿姨们,脸上是荡漾开的笑意。

图为莲厂女工与团队成员分享挑拣莲子技巧

“我衷心感谢我们厂长,把这么好的岗位留给了我们。”当地企业家、致富带头人不忘来时路,扎根故土,心怀花石,为当地创造了丰富的就业岗位。近年来,花石镇积极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招商引资活动。完善的产业链,便捷的交通,吸引了当地大量民众就业。“你们想,我们又没太高的文化,一直在家务农,也没有掌握什么独到的技术。”聊到在湘莲加工厂就业这段经历,胡燕平饱含深情,满是感激。“能在这里上班,我真的很幸福。”小小的莲子,不仅蕴含振兴乡村的经济力量,还是当地人民对于花石永久的眷念印记,更是刻在每一个花石人民心头的文化符号。正如藕丝一般,莲花往下扎根,厚植在这片土地上,它的另一端系着的是每一位花石人。

千年莲乡谱华章,晨兢夕厉不改色

从一盏田间的莲蓬变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各色莲产品需要什么?加工厂内,一袋袋完成粗加工的磨皮白莲被送到这里,胡燕平和她的同事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灵巧的双手,细心挑拣。“这些是坏掉的或者品相不好的莲子,都是我们靠手工筛选出来的。”只见胡燕平用双手在筛选盆里快速拨动,一颗颗莲子在她的抚动下个个饱满圆润,净如蚌珠。“在这里上了十几年班,我们几个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是厂长都肯定过的。”谈到工作难度时,胡燕平表示,工作难度从不是挡在花石人民致富路上的绊脚石,湖南人特有的“霸蛮”精神在花石人民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他们相信,财富是靠双手创造的。

“我每天早上七八点左右就过来了,自己带饭,晚上七八点再走。”问到工作累不累时,胡燕平连忙摆了摆手:“现在农活也少了,闲着也是闲着,每天在这里工作我们心里格外踏实。”在她们心中,这份工作早已不止属于自己,湘莲作为当地的标志性产品,已经成为了当地对外的一张名片。“做好手头的工作,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嘛。”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湘”莲是花石的标志,而这里的每一位勤勤恳恳,踏实细致的人民也成为了“莲”的代言人。

“之前产品加工全部都是由人工完成的,时代发展了,很多环节现在都被机器取代了。”谈到近几年花石镇莲产品产业链变化最大地方时,胡燕平如是回答。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近年来湘潭县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农业强镇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大力推进花石湘莲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努力引进湘莲精深加工转移企业,同时在县内大力发展湘莲加工企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加工质量、效率大幅提升,切实带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图为莲厂莲子磨皮机械

缪力同心奏协乐,携手翘盼乌托邦

“担忧是多少都会有一些的,我们也怕因为机械化失去这份工作。”胡燕平的笑意里带着些许担忧:“之前还有更多人来这打工,后来厂里采购了机器,不用这么多人了,他们现在只能去外省了”在时代向前,带来了经济效益,也碾过了一些小人物的身躯,投下些许担忧的影子。“当然我相信,厂长他们会照顾我们,这份工作还是很牢靠嘞。”胡燕平表示,时代发展是必然的,有机遇也会有困境,她相信在这片属于花石人民的土地上,所有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凡事想想好的方面嘛,要是产业加工这块真的不需要我们这些人了,那说明我们村镇已经发展得相当好了,我相信每一个花石人都会由衷地感到自豪!”

“日子真的越来越好了,村里原来哪里有水泥路啊,这几年的发展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村真的发展起来了啊,日子只会越来越好!”说到情深意切之处,胡燕平激动不已。从越来越宽的水泥路,到不断增加的家庭收入,胡燕平和工厂内其他阿姨讨论了起来。“我儿子去另一个公司,发展得也好嘞!这一切都要感谢政府的政策啊!”走过嘈杂的机器流水线,胡燕平开始介绍起每一台机器的工作原理,“之前哪里有这么好的条件,现在的生活是真充满了盼头哩!”在堆满莲子的车间里,机器轰隆,一条条生产线满载产品运往下一个车间,而胡燕平面不改色,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莲花。

数千年前,当第一株荷花在此绽放后,种莲的传统便代代延续,生生不息。在光阴的脚步声中,莲又被冠之以“湘”,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从无到有,从不可能到可能,花石镇因为每一个小人物的努力而日新月异。透过每一面小人物的多棱镜,折射的是大时代。去挖掘每一个小人物的生活与智慧,启迪当下,也能引导未来。“你们怎么不去采访我们厂长嘞,他才是了不起的人,比我们有名嘞!”面对镜头,胡燕平有些许羞涩,却还是笑得灿烂。她或许不知道,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乡村振兴舞台上的主角。乡村振兴的故事,由每一个人谱写。

闲聊之际,一位阿姨问道:莲花的花期有多长?“每年六月份左右花就开了,一直开到八九月份。花全开的时候整个镇上随处可见……”胡燕平开始讲述小镇上每年夏天宁静祥和的景象。渺渺清风,荷田微漾。今年小镇的景色一如既往,蝉似鸣,荷似景。在这番景色的背后,是每一个花石人民生活的蒸蒸日上。只要乡村振兴的初心不改,花石的莲花必将常盛,花期永驻。

图为团队成员与胡燕平合照

在采访结束时,胡燕平走出了加工厂。时近日暮,夕阳温厚如琥珀,向东倾撒,如春日播种般,落遍花石大地,而时光亦是如此。在花石这片土地上,见证时代发展变迁的,除了向阳而生的藕花,还有世代居住于此的花石人民。“我是土生土长的花石人,我一生基本上都在花石度过,莲花对于我的意义正是生命于我的意义。”胡燕平翘首望了望日落的方向,落日余晖洒在她的脸颊上,又回到了工厂之中。在漫长的时间里,在花石这片土地上,人们不断出发,再回到这里;他们一面挖掘,一面埋葬。

时逢仲夏,莲蓬里莲子颗颗饱满,每一颗都是花石人民用汗水播下的致富梦。时光不语,静观时代。莲子会被农人从莲蓬中取出,饰之以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触过每一位花石人民的指尖,带上花石镇五万余名百姓的夙愿,运往无穷的远方。乡村振兴的巨轮不会停歇,在花石镇这一站,它掀起了荷香阵阵,带来了花石人民的美好生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71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环保在我心,环保宣传初见成效

通过我们一行人长达两个星期的努力,同学们节能低碳的意识初步形成,同学们对各项环保措施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今天的活动就是验收本次暑期环保科普之行的大检查,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这里有话说”线上采访圆满结束

为了能够更好地调查民众对环境保护概念,以及对“碳达峰”“碳中和”等词语的了解程度,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于7月26日展开了线上问卷调查的调研活动。调研问题主要以……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环境保护,你我在行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环境危机频繁出现,人类的生存正在面临严峻挑战,生物多样性在不断减少、冰川融化……为了缓解环境的危机,世界各国提……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把环保“袋”回家——环保袋设计绘画活动顺利完成

为了响应本次活动的主题:绿色出行,白色远离。环保你我,健康环境,理学院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机动组的全体成员于7月25日在理学院二楼开展了把环保“待遇”回家——环保袋设计绘画活动……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设计环保袋,绘画绿色图

今天上午由理学院志愿者策划、组织的“把环保‘袋’回家——环保袋设计绘画”活动在理学院圆满结束。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不仅在动手制作方面收获了很多,而且在活动中了解了环保袋对于环……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把环保“袋”回家

作为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的成员,我们今天进行了环保袋的学习与制作。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二氧化碳问题严重,资源逐渐短缺,但是人们却依然铺张浪费,上超……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折纸活动,寓教于乐

古往今来,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最近几百年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下,被过度消耗了太多。我们每天都在产生垃圾,而它们原本也是自然界中的资源,如今他们不仅被我们丢弃,还得支付一笔……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环保小发明作品展圆满完成

为了启发大家创新性的思维,并得到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为了响应“环保”这一主题,环保科普团队于七月二十四日在墙壕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本次环保小发明作品展活动。科普环保团队……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于先辈“遗光”找目标
岁月峥嵘,山河为证;文脉悠久,与古为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增进民族团结、维…
三下乡支教:开展防诈讲座,守护美好青春
在本次三下乡支教活动中,一场别开生面的防诈骗宣传讲座在范铺村暑假学堂成功举办。讲座现场,来自当地农商行的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的PPT演示、真实案例的视频播放,以及生动…
二师学子三下乡:中外文化景观,奇观美景共赏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19日电(通讯员石畅)7月19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带领小朋友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外文化景观认识课。在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小朋友们通过图文资料和视频,…
海洋科普同筑蓝色梦,珍爱海洋共护海州湾”海洋科普研学团队赴向阳小学开展海洋科普活动
“海洋科普同筑蓝色梦”团队于6月6日赴向阳小学开展海洋科普活动。通过趣味科普课、展示海洋主题明信片、指导刮画与橡皮泥创作,团队不仅传授了海洋知识,还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保护海洋的责任感。活动寓…
“自强思源”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工作展示
(通讯员刘景阳)在这阳光明媚、充满生机的夏日,我们“自强思源”暑期三下乡实践队满怀着激情与憧憬,延续了前辈的坚定意愿,一同踏上了前往湖北省宜昌宜都市的征程,开启了为期17天意义非凡的支教活动。在…
南通理工学院商学院开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实践活动
为加快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强国的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2024年7月,南通理工学院商学院“NIT乡村先锋队”成员们在郝亚老师的指导下,前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庙镇新杨村开展…
湖北学子三下乡:以书为舟,载梦远航,共绘红色青春画卷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19日电(通讯员周静秋)为了让学生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通过经典红色故事感受其魅力,并思考红色精神在当代的现实意义,7月19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在仙…
书香伴成长——大学生志愿者为小朋友制定阅读计划的感悟之旅
在大学生活中,我一直寻求着能够将知识与爱心传递给社会的机会。因此,当有机会作为一名志愿者为一位小朋友制定阅读计划并陪伴他一起读书时,我满怀激动地踏上了这段旅程。这次经历不仅让我收获了宝贵的感悟…
屏幕相连,心灵相通
在大学生活中,我总想着如何将自己的力量贡献给社会,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的价值。于是,当听说有机会通过网络为小朋友授课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这项志愿服务活动。之前线下加入培训机构为小朋友上课的…
赤诚守护·共筑平安:红色魂脉引领社区安全之旅
在时光的回廊里,社区宛如一座宁静的花园,绽放着生活的芬芳与温暖。当晨曦轻轻拂过巷陌,这里,是生活的舞台,是情感的纽带,而我们,带着丰富的知识宝藏,渴望为每一位居民点亮前行的灯塔,我们怀揣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