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随着午后时光的缓缓推进,安阳市易园内,一场旨在弘扬红旗渠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与手工互动活动悄然拉开序幕。春风轻拂,绿意盎然,似乎连大自然也在为这场文化盛宴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活动筹备已久,“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队的成员们身着统一的服饰,面带微笑,准备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以最生动、最真挚的方式,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尤其是那些充满好奇与探索欲的孩子们。
一、历史的回响,精神的传承
宣讲队的首位成员,以饱满的热情和深沉的语调,缓缓讲述了红旗渠的历史背景。那是一条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的生命之渠,是林县人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的奇迹。它不仅解决了世代困扰当地人的饮水难题,更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
“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没有现代化的机械,没有充足的物资,只有一群心怀信念、不畏艰难的林县儿女。他们用铁锤、钢钎,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出了一条条生命之线,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宣讲队员的话语,如同穿越时空的桥梁,将听众们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人无不为之动容。
二、科学与环保的交融,知识的普及
讲述完红旗渠的历史后,宣讲队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巧妙地将话题转向了科学知识与环保理念的普及。他们利用生动形象的展板和实物模型,向孩子们展示了红旗渠工程中的技术创新和生态智慧。从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到工程建设的环保考量,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红旗渠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部生动的环保教材。”宣讲队员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它教会我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变废为宝,创意无限的手工时光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红旗渠精神的魅力,宣讲队特别安排了以“变废为宝”为主题的手工活动。活动现场,各式各样的废旧材料被整齐地摆放在桌上,等待着孩子们用创意和双手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宣讲队成员们首先为孩子们展示了几个变废为宝的实际案例,如用废旧纸张折叠成的精美手工艺品,用废旧塑料瓶改造而成的实用花盆等。这些作品不仅美观大方,更蕴含着深刻的环保意义,引得孩子们连连惊叹,纷纷跃跃欲试。
在队员们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动手创作。他们或低头沉思,或相互讨论,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笑逐颜开。废旧纸张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动物、色彩斑斓的花朵;废旧塑料瓶被改造成了别具一格的笔筒、装饰品。整个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创造的喜悦。
四、寓教于乐,心灵的触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宣讲队成员们还巧妙地融入了红旗渠精神的教育。他们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引导孩子们理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内涵。同时,他们还鼓励孩子们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接班人。
“孩子们,你们手中的每一个作品都是你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宣讲队员的话语中充满了鼓励与期待,“就像红旗渠的修建者们一样,只要你们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五、活动落幕,余音绕梁
随着夕阳西下,本次宣讲与手工互动活动也缓缓落下了帷幕。孩子们手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他们纷纷表示,通过今天的活动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
“我以后也要像修建红旗渠的叔叔阿姨们一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一个小男孩坚定地说。
“我觉得变废为宝真的很有趣以后我要多做一些这样的手工品来保护环境。”一个小女孩兴奋地分享道。
“传承红旗渠精神,从我们做起!”我们一起说道。
看着孩子们纯真无邪的笑脸和充满希望的眼神,宣讲队成员们的内心充满了欣慰与感动。他们知道这场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红旗渠精神却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并将伴随着他们茁壮成长。
六、结语
在这个春风和煦的午后,安阳市易园内一场关于红旗渠精神的宣讲与手工互动活动圆满落幕。它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传承,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通过这场活动,我们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了红旗渠的历史故事,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同时我们也希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激发更多青少年对家乡的热爱、对文化的认同、对未来的憧憬,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73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