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广东海洋大学争“锋”吃醋团队启程前往被誉为“中国第一甜县”的湛江市遂溪县河头镇,为深入探索甘蔗产业,展开为期一周的一系列调研活动。
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落在河头镇的大地之上,争“锋”吃醋团队就已经踏上了探索之旅。在实践的首日,团队将目光投向了遂溪县大华糖业河头有限公司。这里是中国制糖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呈现着传统工艺与现代挑战、甜蜜事业与现实困境交织的行业图景。团队将在这里深入探究制糖业的当前状况,记录下所见所闻。
首次踏上“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程,我内心涌动着无法抑制的激动与期待。沿途那一望无际的甘蔗田,如同绿色的海洋,波涛起伏,让我深刻感受到甘蔗顽强的生命力以及这片土地深沉的力量。随着车程的推进,我们的视野逐渐被遂溪县大华糖业河头有限公司的轮廓所填满。在糖厂负责人陈长青先生的热情引领下,我们团队成员满怀好奇地跨入了糖厂的大门,踏上了探索甘蔗制糖工艺的神秘之旅。
图为糖厂负责人陈长青先生引领实践队员走进糖厂。蔡晓玟 供图
然而,映入眼帘的并非繁忙的生产景象,而是一片沉寂与空旷。正值非榨季,糖厂的生产线静默无声,没有了往日那机械的轰鸣声,也不见了那些穿梭其间、忙碌不息的身影。巨大的厂房里,昏暗的光线下,钢铁机器静默地站立,它们那冰冷的外表在此刻显得尤为孤独。
图为糖厂内部生产线现状。蔡晓玟 供图
参观完糖厂生产线后,陈总邀请我们前往会议室进行短暂歇息。休息过程中,陈总与我们分享了糖厂的近况。在他的话语中,我听出了一种深深的无奈,那是时代变迁与行业衰落交织下的沉重叹息:“我们广东之前是全国第一制糖大省的,现在转移给广西了。” 这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转移,更是一个产业兴衰的象征。他继续说道:“这两年厂里一直处于亏本状态。”制糖成本的重压,尤其是甘蔗原料成本的飙升,成为了压在糖厂身上的一座大山。随着农户纷纷转种利润更高的作物,甘蔗的种植面积急剧缩减,导致原料供应紧张,收购成本水涨船高。陈总透露,按照行业规定,销售价的75%应为收购价,但近两年,厂里的收购价已经高达销售价的80%,利润空间被无情压缩。
图为糖厂负责人陈长青先生为实践队员讲解甘蔗制糖过程。蔡晓玟 供图
随着环保政策的收紧,更是让糖厂的经营雪上加霜。曾经,甘蔗制糖废液可以转化为酒精,是糖厂的另一条盈利渠道。然而,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这条道路也变得不再可行。
当成员问及是否考虑采取如转型、裁员等方式来面对这一困境时,陈总面露难色,他坦言:“目前糖厂转型很难。” 缺乏高技术、好设备的支持,地理位置偏僻导致人才不愿前来,甘蔗原材料的日益减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而在厂里,员工的工资支出是固定的,每个岗位都需要有人坚守。陈总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形容这一现状:“就像是学校,学生少,各科目的老师也是不能少的。”
坐在会议室的椅子上,我陷入了沉思。甘蔗产业的困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更是一个关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深刻课题。陈总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唤醒了我对传统产业未来的思考。他的话语让我意识到,要想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中生存和发展,传统产业必须进行创新和转型。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的挑战,更是对我们这一代青年的考验。
图为糖厂负责人陈长青先生耐心解答实践队员的问题。蔡晓玟 供图
经过一天的糖厂实地调研,我心中的火焰被点燃,更加确信甘蔗产业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潜力产业”。因为我坚信,每一个挑战背后,都隐藏着机遇的种子。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绝不能退缩,而应以满腔的热情和勇气去迎接它。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青年一代有责任、有使命去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用智慧和汗水,去浇灌这片土地,让它孕育出更多的甜蜜与希望。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甘蔗产业定能实现甜蜜的复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更多的甜蜜与希望!(通讯员蔡晓玟)
图为团队成员与糖厂工作人员的合影。 蔡晓玟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77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