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实习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推动汉江流域生态文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暑期三下乡“统筹谋发展,共建碧水乡”团队于2024年7月18日前往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开展安康市水文系列参观活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暑期三下乡“统筹谋发展,共建碧水乡”团队躬行实践,进入陕西省安康市水文机构,旨在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安康市水文工作开展一系列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等多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推动汉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此次活动中,实践团队收获颇丰。下马看花,远溯博索
7月18日上午十时,为深入了解水文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及其背后的科技支撑,实践团队顺利抵达陕西水文勘测中心安康分中心。抵达安康分中心后,实践团队首先与相关领导进行交流,详细说明此行的目的与期望。在领导的热情接待下,一场深入水文监测世界的旅程正式拉开序幕。
下马看花,远溯博索
7月18日上午十时,为深入了解水文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及其背后的科技支撑,实践团队顺利抵达陕西水文勘测中心安康分中心。抵达安康分中心后,实践团队首先与相关领导进行交流,详细说明此行的目的与期望。在领导的热情接待下,一场深入水文监测世界的旅程正式拉开序幕。
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引领下,实践团队首先进入占地1200平方米的实验室与处理室。从水质分析到污染物检测,技术人员逐一介绍了此处各类精密仪器设备的用途。随后,实践团队来到了安康水情分中心。检测室内,三个大屏幕正实时展示着水情与天气预报信息,这些数据对于防汛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当地监测得出的径流量信息,可以精准预测洪水风险,为防汛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支持。紧接着,陈工带领实践团队走进勘测技术科,这里存放着历年来的勘测资料与先进勘测仪器。陈工详细介绍了各种勘测设备的使用方法与原理,并分享了多年来在水文勘测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故事,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在参观信息公开栏时,团队成员们了解到安康水文中心不仅承担着水文监测与防汛减灾的重任,还积极参与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等工作。通过信息公开与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与节水意识,这一举措得到了实践团队的一致好评。
抵掌而谈,受益匪浅
7月18日上午十一时,实践团队与陕西水文勘测中心安康分中心的徐主任进行友好交流。徐主任表示:黄洋河生态治理显成效,绿色旅游助力经济发展。近日,黄洋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传来喜讯。据当地环保部门负责人介绍,黄洋河地区居民生态保护措施得力,通过严格污水处理、限制工业污染及大力发展绿色旅游生态,水质已稳定在一类至二类标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县河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推进绿色生态旅游发展,不仅保护了绿水青山,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保护水源地,该地区特别设置了一级保护区,并对原居住居民进行妥善迁移,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的双赢。在供水工程方面,黄洋河流域居民用水得到了有效保障。张滩镇许家河水库作为该地区的代表性供水工程,为周边居民提供了稳定、安全的饮用水源。同时,农田灌溉工程的完善也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确保了粮食生产的顺利进行。
黄洋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实践,为其他地区树立了典范。未来,该地区将继续秉持循环、绿色、农业、养殖的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让绿水青山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
彰往考来,溯本逐原
7月18日下午一时,为进一步了解科技在保护水环境、防汛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实践团队抵达安康水文站开展参观实践活动。
安康水文站作为区域内重要的水文监测机构,承担着水位、流量、水质等多方面的监测任务。参观中,团队成员首先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陆海循环(大循环)和陆陆循环(小循环),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与循环再利用的重要性。在雨量计和陆地蒸发器的展示区,团队成员亲眼见证了这些高科技设备如何精准监测降水与蒸发数据,为降水径流预报提供重要参量;而水面蒸发量全自动采集系统则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对一日蒸发量的实时监测,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安康水文站还展示了W型熵型监测站、多普勒流量监测仪等先进设备,这些设备在土壤含水量监测、水位流量关系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水泵抽取汉江水并经过七道单元监测,陕西水质监测系统能够准确分析水质状况,确保饮用水安全。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还聆听了关于1983年“83·8”安康洪水的历史教训,深刻认识到加强监测、注重防洪抗汛的重要性。安康水文站通过不断完善监测网络、提升技术水平,为区域防汛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探访活动显著加深团队成员对水文监测工作的了解与认识,相信在科技的助力下,陕西的水文监测工作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汉江、乃至全国水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将更上一层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80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