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团队开展以“东亭乡和美乡村建设”为主题实地调研活动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 作者:杨政宇

安徽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团队开展以“东亭乡和美乡村建设”为主题实地调研活动

2022 年 10 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丰富和拓展了乡村建设的内涵和目标。其本质是要放大原生态乡村魅力,致力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方面发展。广德市东亭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以“竹乡画廊”为建设统领,绘就了一幅和美乡村的新画卷。现以此为研究对象,了解和美乡村建设的现状,并为下一步发展提供意见建议。

迈入东亭乡村,感受文艺熏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各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等重要价值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实践活动。非遗的重要性体现在:文化传承、文化认同、社会凝聚力、教育和研究经济价值和全球文化多样性等方面。

非遗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12日,我们跟着讲解员走进了广德历史名人根雕艺术馆,以竹木为原材,雕刻着50个具有代表性的广德历代名人雕像,创作手法主要采用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根雕”技艺,让我们感慨根雕技艺手法精湛的同时也领略了广德名人的风采。

图为“潘晃”根雕

明德折扇也是当地著名的非遗技艺之一。走进折扇馆,我们被精美的竹扇所吸引。扇面平滑如丝,泛着微微的光泽,似乎每一片扇骨都藏着一个小小的世界。这不仅仅是一张可以扇风的工具,它是一首对自然的颂歌,一种对生活艺术的致敬。期间我们采访到了竹扇的第五代传承人。当被问及该企业是如何在更新换代的浪潮中稳固脚跟做大做强时,传承人王师傅表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明德企业坚持始终如一的创新策略并构建了稳固连贯的人才传承体系,并且抓住对外出口的机会最大程度满足顾客的需求。

图为采访非文化物质遗产传承人王师傅

细品历史文韵 于文物中窥见古今

7月13日,在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广德博物馆。广德市博物馆藏品丰富,是一座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走进广德市博物馆,是了解这座城市最直接的方式。广德历史文化展厅内陈列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如古代器物、书法绘画、民间工艺品等,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悠久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广德深厚的人文历史,也让我们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在广德革命历程展厅里,可通过观看一张张图文资料、一件件物品、一尊尊塑像等,了解广德市的革命历程,感叹如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人领悟到革命时期先辈们英勇顽强的精神。

图为讲解员介绍广德历史文化

关爱孤寡老人,弘扬传统美德

广德市东亭乡养老服务中心是“康寿养老”第一个学习上海养老的项目,采用上海老龄化家居设计、智能床垫及智慧养老管理系统,全面实行智慧型养老,以“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模式,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细致周到的服务。是广德市第一个面向长三角养老一体化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抵达养老服务中心后,我们团队分工合作,开始了志愿服务。爱老、敬老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是流淌在我们体内的文化基因,在历朝历代有着丰富的养老文化。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认识到尊老,爱老,敬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希望应该用青春搀扶夕阳,用爱拥抱世界。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志愿服务

同时为加深对和美乡村建设模范村整体状况的了解,团队成员通过走访农户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实地探寻和美乡村建设政策实施对当地村民的影响。最后我们对东亭乡居民对居住的环境情况、交通便利情况、驿站便捷情况、水质情况等有了大致的了解。此次走访,我们与东亭乡居民进行深入的沟通,也对东亭乡目前的发展环境有了较为完善和清晰的了解。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走访

农因路而强

一大批特色产业乘势而起。本着“竹乡画廊建到哪里,产业培育壮大到哪里”的目标,东亭乡大力推动沿线农业产业、文体产业等多元深度融合。一是规模种养不胜枚举。以竹乡画廊为轴,引导广大农户在沿线兴建农业规模种养基地,让优质农产品搭上出村进城的快车道。截至目前,竹乡画廊周边共建有300余家规模种养基地,,蔬菜产品可直接销往浙江大市场。2022年种植毛豆390亩、菜用百合90亩,销售收入达190万元。团队还去采访种植大户,在对接人的带领下,我们与种植大户进行了深入交流,我们得知,如今种植业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据悉,打药、配药、治疗虫害以及应对自然灾害都有专人治理。得益于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种植业及农业蓬勃发展。通过这次走访调研,我们看到了国家对农业和种植业的大力支持,也看到了该行业蓬勃发展的生机。

图为团队和种植大户合影

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团队成员肖楚粤和胡彤同学给小学生们上了一堂有关昆虫知识的科普课堂。小朋友们对多种多样的昆虫有极大的兴趣,小朋友们不仅了解和认识了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了孩子们对昆虫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孩子热爱大自然,养成细致观察、自主推理总结的能力。了解昆虫有助于学生们认识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紧密联系,进而增强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图为上昆虫课实况

临别之际,团队成员们再次走进了东亭乡,切实感受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果,也对东亭乡这个美丽的地方做出告别。队员们都表示将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农”新篇章、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81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非遗传承,你我共行

2024年寒假如期而至,曲阜师范大学的莘莘学子利用寒假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于社区中开展社会实践,挖掘非遗文化,宣扬千年精华。2024年1月8日,我们社会实践团队先后去了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 王亚平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阜师范大学:深挖篆刻艺术内涵,探寻篆刻艺术背后的文化密码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

非遗传承,你我共行

2024年寒假如期而至,曲阜师范大学的莘莘学子利用寒假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于社区中开展社会实践,挖掘非遗文化,宣扬千年精…

绘美乡村团队完成第一阶段调研工作

2024年12月15日至2025年1月17日,为确保实践活动的有序推进,绘美乡村团队按成员各自专业特长划分为调研组、文案组、美工组和数据…

寒天送暖社区里,爱心服务巷陌中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倾听社区居民的烦恼与心声,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新卷旧情,智绘故园”实践队怀着对社区…

古韵新风,匠心独运铸华章--河南工业大学“传承古韵 瓷绘新风”社会实践团

为深入探索和传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特别是汝瓷这一瑰宝的产业发展与技艺传承,河南工业大学“传承古韵瓷绘新风”大学…

最新发布

铭记历史,薪火相传:阳新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实践学习
为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让二师学子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从而激发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
二师学子三下乡:甜柿引领乡村旅游新风尚
在罗田县三里畈镇的錾字石村,甜柿不仅是秋天的礼物,更是乡村振兴的催化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7月6日一起走进这个柿韵乡村,深入探寻这个充满活…
重电“萤火虫”三下乡:关爱儿童,共筑梦想桥梁
大学生网报重庆7月20日电(通讯员佘妮娟何美妍胡春兰)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强调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2024年7月9日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智慧健康学院“萤火虫”三下乡…
河科院学子三下乡:同讲普通话,共语新未来
为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用语言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有效助力乡村振兴。7月12日,河南科技学院学院外国语学院学院组建的“共语未来”推普实践队在团委书记张慧赴封丘县闫庄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
温暖颐天年,爱心献老人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怀揣着对老人的关怀与敬意,踏上了前往安阳市颐天年养老院的志愿服务之旅。下午3:30,南校区北门前,我们满怀热情,整装待发,展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块都承载着我们对这次活…
守护乡音,传承根脉
守护乡音,传承根脉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见证了无数变迁,其中之一便是语言的演变。方言,这个曾经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正悄然退居幕后。为探索方言保护的有效途径,同时提高公众对方言的认识…
终于,那年,我的高考
家长告诉我,学校告诉我,社会告诉我,高考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后来成了我的单军独战,我的心理战。不能像电视剧般学渣逆袭清华北大,也勤恳地学了三年,冲刺了一年,终于,那年迎来了我的高考。但很遗憾…
观乡音发展,擎传承火炬
观乡音发展,擎传承火炬在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方言正遭遇着空前的挑战。方言不仅是语言多样性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载体。但是,伴随着标准语言的普及和人口…
湖二师学子山下村支教:播洒希望,共绘未来
大学生网报本网讯(通讯员吴重阳)“山高水远路迢迢,支教青春别样娇。”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24年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蓓蕾”志愿服务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优…
二师学子三下乡:五日研学燃激情,弘扬布贴续华章
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黄石分队结束了在阳新文化馆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后,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慨与思考。这五天的经历,如同一场深度的文化之旅,让我对阳新布贴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有了全新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