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进一步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024年7月14日,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三下乡“‘綦’源启思,化梦绘彩”实践团于綦江区永新镇正式开展“三下乡”系列活动,进行土地调研、居民文化生活调研和汛期河道排危,深入民生,了解民意,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三下乡”系列活动,服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把控土地功能定位,严守土地管控边界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要统筹好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的利用,要立足各地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细化土地管理政策,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要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管控边界,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实践团走访中观察到綦江区永新镇立足于其土地功能定位,选择将部分土地承包出去种草皮,这一措施在严守了三道红线的同时,也为居民增添了收入,拓宽了致富路。
实践团走进村民的土地,对其进行调研,从村民的口口相传中了解到了村民对政府立足土地功能定位,拓宽致富路的做法十分支持。
以文化人,以文润心
“历史发其源,文化筑其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根本最持久的力量。实践团成员以独特的见解,协助干部帮助村民了解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落实文化的育人工作。
实践团走访多户农民,与其亲切交谈。大部分村民们都提到以前没读过书、没有读书的条件,其中一位村民表示:“我没读过书,所以只能干些能被取代的体力活,如果我读过书,我就能通过电脑干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该村民提到这里,便不觉叹了口气,他勉励实践团用功读书。在后续的走访中,实践团了解到永新镇富家社区富家电子中心有一个农家书屋,以其独到的见解想到,这是一个让村民了解知识,了解中华文化的好机会,也是落实文化育人工作的绝佳时机,于是实践团与有关工作人员讨论具体实施措施。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的全过程,用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领广大人民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风雨同心,为民奉献
七月的永新镇连绵多雨,随之而来的便是河水水位的上涨。14日早晨,天空仍下着下午,实践团却已经冒着雨出发去河道了。实践团成员观察到河边有村民在洗衣服和钓鱼,于是采集一些水样回去进行水硬度的测定。
正在下雨,河水湍急,实践团成员发现河边的防护工作欠妥,有失足滑入河中的风险,尤其是这是去往镇上小学的道路,绝对不能有安全隐患,于是实践团成员前去与有关单位沟通。
人民利益至上,实践团成员坚定防患于未然的思想,进行河道排危,嘱托有关部门进行监测预警。风雨同心,实践团成员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绝不让人民冒一丝一毫的风险。
脱贫攻坚的政策之下,是千万个家庭的温饱;改革开放的政策背后,是千万个民心所向,中国的发展离不了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青年的实干精神。青年“三下乡”既要传播先进文化,也要服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增强致富能力,要为引导扶持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繁荣进言献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82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