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资源也是民生百态,“非遗”是活性的,也是灵性的,是优秀生活智慧和地域文化的活标本。语言是非遗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人类文化的许多重要领域,如非遗戏剧等,其建构和传承都依赖于当地方言。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加剧以及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方言出现式微的现象,进而对与方言密切相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造成影响。为助力方言这一独特的语言载体,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2024年7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梓雅韵”实践团成员在山东省、山西省等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探索方言与非遗文化共同发展的方案。
在实践开始前,实践团成员进行了周密的前期准备工作。实践团成员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且方言资源丰富、非遗文化丰富的地区作为目标地区。同时,成员们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合,制作调查问卷,以便后期实践过程中进行发放。
实践团成员先集体来到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方志馆进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日照方言发展现状。走进方志馆,一整面铺满日照方言的方言墙映入实践团成员的视线。有一种土豆叫“地蛋”,有一种运动叫“洗海澡”等。方言词汇的生动形象,展现出日照的风土人情。在与工作人员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日照方言的适用人群以老年人为主。老一辈人交流使用方言,而年轻人特别是学生一代,对于日照方言已经不再熟悉,呈现出听得懂但不会说或者是听不懂也不会说的现状。这次方志馆的经历让实践团成员认识到保护并传承方言的必要性。
方言与非遗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们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增强公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方言扎根于中国多元文化的根源,承载着地方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亲切感。方言的宝贵价值不只适用于非遗文化,对于地方文化的保护也至关重要。方言文化的一脉相承需要结合地域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出一条适合方言发展的道路。方言文化的保护,需要社会的齐心协力,全员参与,需要加大资金支持,构建文化保护空间。同时,方言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当代青年的共同努力,持续探索与创新,为方言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讲述方言的意义 乡梓雅韵实践团 张可可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感受方言魅力 乡梓雅韵实践团 庄妍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街头采访 乡梓雅韵实践团 张可可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戏剧演员 乡梓雅韵实践团 王思雨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了解方言 乡梓雅韵实践团 张可可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全体合照 乡梓雅韵实践团 张可可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88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