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临沂7月21日电(通讯员 李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下,临沭县正以其独特的产业模式和创新路径,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2024年7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筑梦乡村熠青春”实践队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深入临沭县欧拉公司、朱村以及曹庄镇王贺村,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走访实践。从乡旅融合的新探索,到传统手工业的复兴,再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双轮驱动,每一处都涌动着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共同绘制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乡旅融合新画卷:临沭欧拉公司引领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之路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临沭县欧拉公司以其独特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正绘制着一幅乡旅融合的新画卷。近日,实践队员深入欧拉公司,实地探访了这家企业在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中的创新实践。
欧拉公司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临沭县,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乡村旅游作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公司精心打造了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不仅保留了乡村的原始风貌和生态特色,还巧妙融入了现代旅游元素,让游客在体验田园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欧拉公司的引领下,乡村旅游不再是简单的观光游览,而是成为了一种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公司注重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农耕文化节、手工艺品展销会等活动,让游客深入了解乡村的历史传承和民俗文化。同时,欧拉公司还积极与周边农户合作,推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
图为实践队员在欧拉公司参观柳编工艺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丽摄
朱村变迁记:传统手工业焕发新生,点亮乡村振兴梦
走进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动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场景。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熟练地编织着竹篮、制作着陶瓷、雕刻着木器,这些曾经几乎被遗忘的手工艺,在朱村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据了解,近年来,朱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手工艺资源,通过技能培训、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等一系列措施,让传统手工业成为了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朱村的转型过程中,实践队员看到了乡村风貌的显著变化。曾经破旧的村舍被修葺一新,街道两旁开设了多家手工艺品店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购买。同时,朱村还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定期举办手工艺文化节,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朱村景点宣讲人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丽摄
更为重要的是,朱村的成功实践为乡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发展传统手工业,朱村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还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王贺村绿色田园梦:种植业与养殖业双轮驱动,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临沭县曹庄镇王贺村以其独特的种植业与养殖业双轮驱动模式,正稳步迈向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近日,实践队员深入王贺村,亲身感受了这片土地上正蓬勃兴起的乡村振兴新气象。
王贺村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为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王贺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形成了以种植优质果蔬和养殖生态畜禽为主的两大支柱产业。
实践队员了解到在种植业方面,王贺村推广了现代农业技术,引进了高产高效的作物品种,实现了农作物种植的科学化、规模化。村民们利用先进的灌溉系统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确保了农作物的优质高产。同时,王贺村还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养殖业方面,王贺村坚持生态养殖理念,推广了循环农业模式。村民们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养殖饲料,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他们还注重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通过建设沼气池等设施,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清洁能源,实现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双轮驱动,不仅促进了王贺村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带动了乡村风貌的转变和乡村文化的繁荣。如今的王贺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王贺村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图为临沭县王贺村桑蚕基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丽摄
回望临沭县欧拉公司、朱村以及王贺村的每一个角落,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生命力和无限潜力。乡旅融合的新模式、传统手工业的复兴之路、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双轮驱动,这些实践不仅为乡村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更在精神层面上激发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图为筑梦乡村熠青春实践队全体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丽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95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