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革命薪火,赓续红色血脉
——青岛理工大学赴延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7月20—22日,青岛理工大学“薪火古韵传·青春续红脉”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一行12人来到延安通过实践体验、座谈交流等方式扎实推进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探寻革命的足迹中,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延续红色血脉,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延安实践团队总合照)
探访革命足迹,追寻红色足迹
延安革命纪念馆记录着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奋斗十三载的峥嵘岁月。在徐卫晓、王才升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在瞻仰与聆听中,感悟老一辈革命家走过的峥嵘岁月和为党和人民不惧牺牲的伟大精神。走出延安革命纪念馆,站在巍然耸立的毛主席雕像脚下,远眺延安城层峦叠嶂,团队负责人张梦羽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将继续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牢记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传承革命精神,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团队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合影)
在王家坪革命旧址,团队成员在这个特殊的课堂上再次接受了精神洗礼,共同见证那段峥嵘的历史岁月。1937年1月至l947年3月,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在此驻扎,指挥中国革命的军事行动。走过先辈旧居,团队成员们深刻感悟于红色信仰的光辉伟大,更加厚植心中的红色基因与爱国情怀。
(团队成员参观王家坪革命旧址)
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团队成员参观馆内珍贵文物,聆听《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习仲勋》的故事,深刻认识到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看问题、想问题、开展工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的是广大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此次参观学习,我深感革命历程之艰辛与伟大,这更加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我们要对革命先辈心存缅怀与崇敬,要对当今的生活倍感珍惜与感恩,积极投身祖国伟大复兴的实践中。”社工222班董怡凡同学感慨道。
(团队成员参观西北局纪念馆)
践行初心使命,延续红色血脉
来到张思德纪念广场,“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格外醒目。通过聆听《张思德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团队成员们不仅得以身临其境地触摸那段辉煌而曲折的历史脉络,还切身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复兴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面对高达6米的张思德雕像,团队成员重温经典,共同诵读《为人民服务》。“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是新时代青年作出的庄严而神圣的承诺,在无形之中传承了那份为了人民,服务人民,艰苦奋斗的张思德精神。
(团队成员在张思德纪念广场合影)
(团队在张思德纪念广场聆听讲解)
走进枣园革命旧址,透过窑洞的窗纸,仿佛穿越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园中留存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革命时期一座座饱经风霜的窑洞让团队成员触摸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厚度”,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文化的温度”。“红领巾”讲解员通过“小切口”讲好党和革命的“大故事”,让队员们深刻领悟了革命先辈英勇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传播红色故事,在自己的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
(团队在枣园与红领巾讲解员合影)
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团队成员深切体会到了一支“以笔为枪”的革命文艺队伍吹响的抗战文艺的号角。它从战火中走来,发挥了文艺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团结人民、打击敌人中的巨大作用,被誉为“中国革命文艺的摇篮”。在体验教学中,团队成员共同合唱《黄河大合唱》。团队成员杜永洁表示,新中国文艺从这里走来,当我穿梭在这一孔孔窑洞中,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岁月,体会着老一辈革命文艺家一手拿笔,一手拿枪所谱写出的抗战时的文艺浪漫。
(团队在延安文艺纪念馆前合影)
分享红色故事,砥砺前行力量
在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冉春嫚为大家带来了以《毛泽东与毛岸英特殊的父子情》为主题的讲座,冉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让团队成员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伟人胸怀天下的爱国情怀。在座谈交流中,冉老师更是围绕王家坪、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深刻阐述三个红色圣地之间的纽带联系,娓娓道来革命征途中辗转的坎坷不易,其言语间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后辈的勉励,高度肯定了团队一行的实践意义。
(团队成员聆听讲座)
(团队成员同冉老师座谈交流)
(团队成员在分享交流)
在总结与复盘中,青岛理工大学“薪火古韵传·青春续红脉”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就实践情况、资源调配、成果产出规划等方面进行讨论,团队内部总结经验、规划未来、推陈出新。接下来,实践团队将以更饱满的热情踏上探寻革命先烈的足迹,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撰稿:徐卫晓、邴怡炆、盛雅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01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