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学子三下乡:奉献爱心点亮希望,搭建爱与知识的桥梁
中国大学生网临汾7月22日电(通讯员 盛小靓)用心点燃希望,用爱播洒辛南。不知不觉间,苏州大学“欣长征彩虹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辛南的支医支教活动已经开展了八天。团队成员带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真诚的关爱,在辛南为当地群众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在医疗服务方面,团队成员为当地老人测量血压;在教育辅导方面,团队成员为辛南小学的学生组织了特色课程,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支教团队的志愿者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孩子们心灵的引导者和陪伴者。他们通过亲切的互动和细致的教学,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良师益友。
漆扇课程:传统技艺的现代传承
漆扇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此次支教活动中志愿者王心洁为孩子们讲解漆扇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课程中,小王老师耐心地指导学生们逐步完成一把漆扇的制作。
“漆扇制作不仅是一门手工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这次课程,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并传承这种美丽的艺术形式,”小王老师说道。
学生们在课程中不仅学到了漆扇的制作技艺,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许多孩子表示,他们第一次接触到如此精美且富有文化底蕴的工艺品,感到非常新奇和兴奋。
图为团队成员王艺洁在教孩子们做漆扇。图为通讯员康诗雨摄
衍纸课程:纸上的艺术奇迹
除了漆扇课程,支教团队还特别设计了衍纸课程。衍纸艺术是用细长纸条卷曲、拼接成各种图案的一种手工技艺,既考验创造力,又培养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志愿者陈炳睿在课程中详细讲解了衍纸艺术的基本技法和创作理念。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制作简单的花朵、动物等图案。随着课程的深入,孩子们逐渐掌握了衍纸的技巧,并大胆尝试创作更为复杂和精美的作品。
图为陈炳睿在教学生们制作衍纸作品。图为通讯员沈思言摄
扭扭棒课程:创意和趣味的手工艺品
扭扭棒,以其简单易学和色彩缤纷而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今天的课程由支教团队的志愿者李雅琳精心设计和组织,她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了扭扭棒的制作方法和艺术应用。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一项新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来自支教团队的志愿者李老师说道。在课程中,孩子们分组合作,一边学习一边动手制作扭扭棒,他们的笑声和掌声充斥着整个教室。
在今天的扭扭棒课程结束时,孩子们用手中自己制作的扭扭棒向老师表示感谢,场面温馨而感人。这一次别开生面的教育体验,无疑将成为孩子们暑假美好回忆的一部分。愿这种温暖和希望能够在更多的乡村校园里继续传递,为孩子们的未来播下更多美好的种子。
图为李雅琳在教学生们制作扭扭棒作品。图为通讯员王晨岑摄
历史故事课程:盛唐的月光启照今朝
该课程,由团队队长李大业带来,以盛唐历史故事为主线,深入引导学生走进千年前的辉煌文明。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叙述,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豪感。该课程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故事,如秦王破阵、大唐盛世的政治制度、李白的传奇经历等。志愿者教师通过讲述精彩纷呈的历史片段,不仅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和人物,还引导他们探讨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辛南小学的学生们对这一支教课程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参与度。许多学生在课后纷纷表达了对历史的新认识和对盛唐文化的浓厚兴趣,希望能更深入的了解唐朝万国来朝的繁荣。
图为李大业在讲述秦王破阵的历史故事。图为通讯员王心洁摄
支教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交流和心灵的触动。在支教团队的带领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手工艺术的技能了解了历史故事,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对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激励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支教团队的成员们表示,通过这些课程,他们不仅希望能够传递知识,更希望能够唤起学生们对文化遗产的热情,让这些宝贵的传统在新一代人的手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他们相信,支教不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责任,一种共同的文化探索和传承的使命。
在未来的支教活动中,传统文化的课程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连接城乡、传递文化的桥梁,为更多的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的窗口。
除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和手工课,支教团队也安排了科学知识的课程,如了解寄生虫和感受非牛顿流体的魅力。
了解寄生虫课程:生命的共生与冲突
了解寄生虫课程,旨在提高当地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对寄生虫感染及预防的认识,助力乡村健康事业的发展。寄生虫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缺乏基础卫生知识和预防措施,居民特别是儿童容易感染各种寄生虫病。为此,支教团队特别设计了这一课程,希望通过科普教育,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课程由来自医学专业的志愿者唐新苗讲述,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寄生虫,如蛔虫、钩虫、血吸虫等的生活史及传播途径,让学生了解寄生虫是如何感染人体的以及寄生虫感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危害,增强学生对寄生虫病的重视。同时通过生动的图片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寄生虫的特征及防治方法。
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认识到了日常生活中许多不良习惯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支教团队表示,未来也将定期开展类似的课程,帮助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同时,他们也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健康教育中来,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这次寄生虫知识课程不仅是一次单纯的科普教育,更是一次爱心的传递。支教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教育扶贫”的理念,为偏远乡村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与健康的未来。
图为唐新苗在讲述寄生虫的知识。图为通讯员董亦寒摄
非牛顿流体课程:物理与化学的奇妙世界
此课程旨在通过非牛顿流体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并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的能力。非牛顿流体,以其不同寻常的流动特性闻名。志愿者王晨岑通过简单易行的实验与实验教学,向学生们展示了这些流体的奇妙行为:有的看似液体,但在受力作用下却如同固体一般硬邦邦;而有的则表现出复杂的粘滞性和流动性。辛南学校的学生们在实验中不仅亲身感受了科学的乐趣,还学会了如何通过简单的物质来探索自然的奥秘。
志愿者们希望为乡村学生们带来更多这样的启发式学习体验,为他们打开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通过这次非牛顿流体课程的成功实施,支教活动再次展示了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力量,为乡村学生们带去了更多实践、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图为王晨岑带领学生们进行非牛顿流体的制作。图为通讯员康艺馨摄
这场支教活动不仅仅是一次课堂教学,更是一次心灵沟通与感受交流的过程。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他们的关爱和耐心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在教学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注重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信心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辛南小学的孩子们对每天的支教课程充满期待,他们渴望通过这些课程学到更多的知识,希望通过勤奋努力改变自己的未来。而志愿者们也用心履行着自己的承诺,不仅在教学上精益求精,还在课后家访时间还会与孩子们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场志愿支教活动不仅为辛南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学业上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深处的感悟与交流。在未来,这种志愿服务的精神将继续传承下去,为更多的孩子们带去光明和希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04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