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榆林7月14日电(通讯员 卢雅淼)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个夏天,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志愿者队深入榆林市子洲县开展了“‘普’润乡村,‘语’你同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怀揣着使命与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语言障碍,为当地村民打开一扇通向更广阔世界的窗户。
2024年7月14日上午,实践团很荣幸邀请到了两位返乡大学生参与“声声入耳,‘语’你同行”座谈会,共同探讨了在欠发达地区推广普通话的相关问题,他们的到来,为实践团注入了青春的活力,带来了思想碰撞的火花。
在访谈中,实践团成员围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话题,问及了两位同学在过往求学经历中对普通话授课和方言授课的体会,在大学生活中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有何关于语言沟通上的趣事,以及对于方言和普通话的看法。接受访谈的两位同学分别来自西安科技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他们就自身经历,从省内省外、乡里乡外各个角度分析,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两名返乡大学生的访谈现场。康译丹 供图
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的天宇同学表示,在他的印象中,从小学到高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会自觉地在校园中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然而,进入大学以后,他离开了熟悉的家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求学,由于语言不通,一开始觉得非常孤独,思乡的情绪格外强烈,那时非常渴望能遇到老乡肆意地讲几句自己的家乡话。在课堂上,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有时也会使用夹杂着四川方言的普通话授课,这会给自己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不过时间久了,自己也能慢慢适应了,还能够“入乡随俗”和当地同学讲上两句蹩脚的方言来拉近关系。他讲到,作为一名出门在外的游子,他更能体会到推广普通话对提高沟通有效性的重要意义,也对方言是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来自西安科技大学的星瑶同学回顾自身经历,谈到求学期间老师们基本都使用普通话进行授课,但有时课间会和同学们用更加亲切的方言聊天,关心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她说自己在西安读书,经常能遇到来自陕北的老乡,老乡间的彼此交流多使用方言,外地的同学听了觉得有趣,就会打趣着模仿,自己也会请外地的同学讲讲他们那里的方言,大家以方言为媒介去了解彼此的家乡和文化。
就大学生如何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有所作为的问题,天宇同学说,他要以自己的学长为榜样,深入民族地区,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之本,教大凉山地区的孩子们学好普通话,以更自信更自立地面貌走出大山;星瑶同学说,返乡大学生要充分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将新的理念引进来,让更多的梦想走出去,润物无声地改变乡里乡亲的观念,让乡间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两名返乡大学生的合照。康译丹 供图
四海知音,和而不同。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也总有梦想需要走出山间。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但普通话也是链接心灵的重要工具。我们要在坚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条主线和方向上,坚持多种语言各就其位、各尽所能。
通过此次访谈,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大学生群体在推广普通话中的热情与担当。他们的经历和见闻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普通话在不同地区的推广现状,也展示了普通话作为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更多的力量能够积极参与到普通话推广的事业中来,愿我们能以语言为丝,文化为珠,串起民族文明之魂。华夏同音,推普同行——你我皆重任在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09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