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承嬗”调研团助力传承非遗淮南牛肉汤
7月21日,安徽理工大学“承嬗”调研团3名学生到淮南牛肉汤非遗文化展览馆,调研淮南牛肉汤的历史文化以及发展进程
在与淮南市牛肉汤商会会长、淮南牛肉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在东爷爷对接后,团队成员们在展览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淮南牛肉汤非遗文化展览馆并了解到了淮南牛肉汤的来源、制作工艺的特殊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
淮南牛肉汤记载于汉,名传于宋,研制于清,发展于改革开放,创新于当代。
《淮南子·齐俗训》日“今屠牛而烹其肉,或以为酸,或以为甘,煎熬燎炙,齐味万方,其本一牛之体”,详细记载了牛肉的不同烹饪技艺和方法,其中的“熬”就是指熬制牛肉汤。
据传五代十国间(公元957年),赵匡胤据兵淮南八公山南塘地,攻打寿春(今安徽寿县)。寿县守将刘仁瞻军纪严明,守城如命,尽管赵部顽强作战,仍屡攻不下。久之,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赵匡胤反被兵困南塘。当地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在头领的带领下,纷纷宰杀自家耕牛,熬成大锅汤送进赵营,官兵喝后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攻破寿春城。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登了龙基,始终忘不了淮南牛肉汤。后来在民间把淮南牛肉汤传为“神汤”,又传为“救驾汤”。
清乾隆年间,翰林大学士张政深研百草,擅长美食,曾任宫廷御膳官员,深得皇上厚爱。告老还乡,回到山清水秀的淮河岸边,研制牛肉汤配方,将传统古方流传于后世。
早期由于大部分店铺得不到牛肉汤技艺传授存在着黒汤、酸汤、中药味严重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淮南牛肉汤研究所和同兴堂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试用最终解决了则以问题。
90年代左右淮南牛肉汤一年只经营三季,“端午停,中秋动。”不利于牛肉汤的发展,最终淮南牛肉汤研究所与同兴堂在清宫秘方基础上查阅本草纲目研究出众多香辛料的组合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参观淮南牛肉汤非遗文化展览馆后,承嬗”调研团的这3名成员又与张在东爷爷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座谈。并通过座谈了解到了牛肉汤的发展进程。
张在东爷爷表示淮南牛肉汤被列为省级非遗表明其已经被定性为淮南特有小吃,工艺品牌得到了保护。
截至目前淮南市的牛肉汤产业已达1600多家,全国有超3万家淮南牛肉汤店,世界上也有十多个国家开设淮南牛肉汤小吃。并且工人工资大概在3~5千左右,积极带动就业。
张爷爷还认识到想要更好的推广淮南牛肉汤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了解他,与网络和数字化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网络可以更好的推广非遗文化,而用网络推广,张爷爷表示自己已经老了,未来对非遗的推广还需要看年轻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11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