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美,薪火相传;非遗工艺,独具匠心。沉浸在非遗文化的海洋中,品味中华民族的韵味与魅力。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弘扬中国优秀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心传千载,非遗映红魂”社会实践队,发挥英日韩多国语言优势,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2024年7月20日,社会实践队在淄博古窑村陶瓷艺术博物馆进行了相关社会实践,深入学习淄博刻瓷非遗传承人周祖国大师的红色文化作品。
非遗之韵,文化之魂。《人民日报》称:“世界刻瓷在中国,中国刻瓷看淄博”,淄博刻瓷成为中国刻瓷的主流,傲然屹立在我国工艺美术的百花园中。早在2013年,“淄博刻瓷”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刻瓷,就是运用特制刀具在烧制后的瓷面上进行雕刻的技艺。即用特制的刀具在烧制好的瓷器上,錾刻出诗文、山水、人物、花鸟等艺术形象,再敷上色彩,使之渗入瓷中,可以使作品经久保存而不变色。这种绘画与錾刻共融的制作工艺,有独特的艺术语言,被誉为世界文化丛林中的奇葩,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传统工艺。
周祖国大师创作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山东舰》刻瓷作品,是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作品。据周祖国大师讲解:“在建党100周年时候,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邀请我创作一件作品。因为我是山东人,我就运用刻瓷的手法,创作了以‘山东舰’为主题的这一作品。这件作品我创作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作品上山东舰的黑色轮廓和在水中的倒影,都是用凿子一点点地刻出来的。“博物馆中,一件件陶瓷作品令我们叹为观止,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淄博刻瓷技艺的高超,也坚定了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决心。
然而,现如今,许多非遗技艺面临失传的困境,淄博刻瓷也不例外。刻瓷技艺的复杂和费时费力,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通过采访周祖国大师,我们得知年轻人对刻瓷这门技艺还是很有兴趣的,但是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没有个几年的时间,是无法刻出完整的作品的。
图为周祖国大师与社会实践队员在淄博古窑村陶瓷艺术博物馆门前合照
为了促进淄博刻瓷的传承与发展,弘扬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我们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邀请了当地的居委会,借助淄博的“旅游热”,组织社区的小朋友们跟我们一起体验刻瓷,在小盘子上刻一些简单的字画、动物。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淄博刻瓷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播力,还激发了年轻人学习刻瓷技艺的兴趣。
经过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建立了社会实践队的公众号、抖音以及推特等平台的账号,制作推文,剪辑视频宣传非遗文化。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还需要寻求政府的帮助。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创新是关键,我们可以运用刻瓷技术,创造出许多新颖的刻瓷产品,也可以将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有浓厚纪念意义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当好新时代的接班人,注重培养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传承和发扬刻瓷技艺。
艺术瑰宝,国之骄傲。在未来,我们将珍视这份文化遗产,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淄博刻瓷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非遗技艺,在中国乃至世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学习淄博刻瓷,让淄博刻瓷代表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18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