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能人是标杆,示范效应立竿见影。”陈书记透露,在此过程中,他们摸索出“找、聚、用”乡贤赋能“三字”工作法,秉承共同缔造理念,组织乡贤联谊会,积极参与“政治领航·统战凝心”主题活动和“乡贤助力·点亮乡村”实践活动,推进乡村治理走深走实。
“找”准乡贤资源。为精确找准乡贤,以个人自荐、贤达引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四类渠道,分道德引领型、创业带富型、文化传承型、热心公益型、文明善治型,对乡贤进行摸排;通过湾组会议、班子会审、代表会定进行三级审核筛选,按照来源和作用发挥将乡贤分类建档,形成本土乡贤、离土乡贤、舶来乡贤系列;审核通过的乡贤在全村公示7天,无异议的,最终确认为本村乡贤。目前,共有在册乡贤125人。“乡贤”一词始于东汉,是国家对有作为的官员,或有崇高威望、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去世之后予以表彰的荣誉称号,是对享有这一称号者人生价值的肯定。后来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都被称之为“乡贤”。如今则把那些德高望重的还乡官员、耕读故土的贤人志士、农村的优秀基层干部、家乡的道德模范和热爱家乡、反哺桑梓的企业家等榜样人物、先进人物、精英人物称之为“新乡贤”。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乡贤”是传承知识、教化乡里、提高社会道德水准的重要角色。乡贤群体在品德和才学方面被乡人推崇敬重,具有良好的社会声望和较大的社会影响。这些人一方面维护着基层社区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也提升着社会公德,使民间社会风清气正。让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可以发挥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探索创新新形式下乡村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载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21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