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华中农业大学赴江苏省南京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人离开了南京厚重的土地,结束了这场实践活动。来自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的付宇扬、施可琢、朱雅菲、朱紫桢四名同学走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场馆,展开一场深入理解公众历史认知与博物馆服务体验的调研活动,与往来游客进行着关于历史认知记忆的深度对话。
从11日制作完成,至18日问卷关闭,在这一周的时间,团队成员们一共收集了八十余份问卷结果。这份内容并不繁复的问卷,不仅是一次对历史记忆的深刻洗礼,更是一次对博物馆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入探索。
队长施可琢率先踏进了博物馆,与游客积极沟通,起到领头作用。问卷展示,参观者中,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女性力量在历史探索与文化传承中的呈现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坚定的力量;19至30岁的青年群体首当其冲,他们主动拥抱历史,以创新的视角去解读、传承。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中,数位行路匆匆的女生愿为我们的调研停下脚步,认真讲述这段历史让她更加珍惜和平,也让她明白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情感的共鸣深刻展示了博物馆作为历史教育阵地的重要性。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也收集了不少参观者的心愿与建议。不止一位游客强调渴望更丰富的互动体验,希望博物馆能够打破传统的展陈方式,让历史呈现更加生动、直观。也有参观者提到,许多文物缺乏深入的讲解,让他们难以沉浸其中。即使是沉淀百年的博物馆,服务仍有提升空间。于是团队内共同商讨交流,基于问卷结果给出如何创新传播方式、提升服务质量的答卷。付宇扬指出可以利用V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朱紫桢提出邀请专家学者定点进行深度解读等。
这段调研之旅见证了公众对历史文化的炽热情怀与博物馆服务的深切期许。以匠心独运历史必能焕发新生,伴探索之心游客共赴展馆新章。博物馆是时光的信使,正是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教育边界,才开放包容地拥抱了每一位探索者。团队深知这份重责与使命,以实际行动铸就写博物馆为传承历史、启迪未来、凝聚人心的不朽殿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25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