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星火燎原实践队为探索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开展实践活动,探索传统节气——初伏。
初伏,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炎热夏季的正式开启。它引领着人们步入暑热的深处,也为人们带来了独特的生活智慧和养生启示。比起城镇城区,农村是体会传统节气初伏的更好场所,于是实践队深入农村,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久山村深入考察。
社会实践项目首先聚焦于久山地区的夏季农业生产。初伏时节,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民们最为忙碌和辛苦的时候他们需要根据天气和作物生长状况,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和丰收。实践队进行了一次线上会议,明确了本次的实践目的及实践方案,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对本次的日程安排进行成员任务划分,确保本次实践活动的安全以及有效,参与灌溉、施肥等一系列农事活动。初伏的高温让灌溉工作变得尤为艰难,水流在渠道中被晒得温热,为避免高温时段浇水对植物造成伤害,在与村民协商之后,选择在较为凉爽的早晨或傍晚。
实践队与村民深入交谈,了解到农业对初伏气节的重视。在初伏期间,气温逐渐升高,光照时间较长,这对农作物的生长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利的方面在于,充足的阳光和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例如,水稻在初伏期间生长迅速,充足的热量有助于分蘖和穗分化;玉米也能在此时更好地生长茎秆和叶片,为后续的结实打下基础。然而,初伏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高温可能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容易造成旱,需要及时灌溉以保证农作物的水分需求。同时,高温高湿的环境还可能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需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
在与村民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处处体现出对土地的深情和对天气变化的敏锐感知。他们知道初伏的炎热意味着农作物生长迅速,但也需要更多的呵护和照料。他们依据多年的经验,合理安排劳作时间,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天气变化,预防可能出现的旱情和病虫害。
同样,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初伏有着丰富的习俗和饮食讲究。实践队了解到民间素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实践队应邀动手开始了包饺子的尝试,一边包饺子,一边听村民们讲述初伏的故事。饺子作为初伏的美食首选,不仅因为其美味可口,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谐音,头伏吃饺子,有“元宝藏福”之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饺子的馅料丰富多样,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能够为人们在炎热的夏季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除了饺子,初伏时节,人们还会选择食用一些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冬瓜、绿豆、薏米等。冬瓜性凉,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绿豆则能清热解毒、消暑解渴薏米健脾利湿,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这些食物在初伏时节备受青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在一些农村地区,还会举行“伏祭”活动,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态度,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文化观,指明了永葆中华文化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初伏节气正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不仅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需要不断被传承和弘扬的文化元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25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