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悟丹漆之美—开展文献调研工作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丹漆随梦

古韵流光穿岁月,文化传承心永固。为进一步了解漆扇工艺,更好地发扬和传承漆艺文化,2024年7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丹漆随梦·乐道拾遗”实践队进行了关于漆扇的文献调研工作。

从文献中实践队员了解到,漆扇是一种以漆器为基础,使用中国传统漆艺制作而成的传统的中国手工艺品。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泛称中国漆,它是一种纯天然树脂涂料,在我国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漆器的国家。早在东汉时期,漆器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艺品,而扇子作为一种常见的日常用品,很自然地与漆器相结合形成了漆艺扇子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从漆到器,从技到艺,以漆为画,以扇为纸。“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这句话通过对比自然中的美景与漆扇上的图案,展现了漆扇艺术的精美和独特性。传统漆扇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其中包括了涂漆、镶嵌、编织等多种工艺,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彩绘是漆扇制作中的精髓所在,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图案进行绘制,如山水、花鸟、人物等。这一步骤要求细腻精准,可能需要多次涂刷和烘干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古人在漆扇上运用点、甩、弹、滑等手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案。所以它的制作周期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十年,这需要创作者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完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图为实践队队员教授学生制作漆扇后展示的作品。 张佳怡 供图

而如今体验的漆扇为“漂流漆“,更为精简且易上手,利用了漆不溶于水的特质以点、甩、弹、划等手法在水面绘出图案效果,每一笔都流淌着东方文化的韵味,将色彩与图案完美融合,展现出漆扇的独特魅力。制作漆扇时的水流方向、摇晃方式和速度不同,导致每一把漆扇都是独一无二的,出水便是独家定制的“孤品”。

图为实践队队员体验漆扇制作。庞竣珂 供图

从苏轼笔下“羽扇纶巾”的意象到纳兰性德词里“秋风悲画扇”的典故,中国的扇子既是人们日常器用,又逐渐成为才情象征。漆扇不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漆扇以扇子为载体,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元素,工艺技巧精湛,造型设计独特,主题题材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极具收藏价值。漆扇也走出了国门,受到西方人的喜爱。中国工匠按照西方人的喜好在扇子上绘满清官员和文人雅士族群,展露中式文化,既是适应海外市场需求的一种贸易决策,也是浓缩和传播中国历史语境与文明礼俗的一种艺术手段。

漆扇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在传承和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漂漆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代代漆艺人的不懈努力和创新精神。他们在大漆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彩绘技巧和图案技巧,使漆扇的样式和风格更加丰富多彩,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有古代文人的儒雅风采,又有现代达人的时尚绚丽,让漆扇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许多年轻人开始学习和制作漆扇,使得漆扇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图为实践队队员进行漆扇宣传。 张佳怡 供图

如今,非遗赋能乡村旅游发展,许多景区也将漆扇制作融入游客体验的一部分。游客体验的“漂流漆“比传统大漆制作漆扇的技艺要简单,操作性更强,制作成本低、方便快速、易出效果,游客可以从中获得乐趣。由于漆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许多商家开始生产和销售漆扇,使得漆扇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非遗与旅游的结合不仅可以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能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为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漆扇的文献调研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工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文献的深入研究,实践队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中国传统工艺在历史上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趋势,更好地了解历史上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等,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支撑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大漆传统工艺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26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红色文化价值。近年来,于都通过数智技……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成功申遗,助力双创迸发“春”之力量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感悟民族风采 弘扬中华精神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跨越千年时光,融汇了历史的智慧与时代的印记。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儒儒德致学实践队员走进山东省的非遗文化之地,通过深度调研与实践活动,感悟非遗传承的艰辛……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莒县抗战展览馆的数智赋能红色传承调研之旅

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员们抵达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抗战展览馆进行实践调研。这次以“数智引擎驱动下红色文化推动文旅发展的研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让实……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以青年之姿,扬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在新时代更……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数智引擎驱动下红色文化推动文旅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智化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传统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数智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申遗成功:古韵新声,共鉴传承之光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于2024年12月4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是对春节深……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春节成功申遗,助力双创迸发“春”之力量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

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

2025年1月27日,为调查了解威海市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构建数字化医废智慧监管平台情况,山东大学(威海)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邵佳…

山东大学学生访谈覃刚医生,聚焦医疗废弃物处理实践调研

2025年2月8日,山东大学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调研。此次访谈围绕医疗废弃物处理展开,旨在助力相关…

最新发布

岭南师范学院三下乡|“青火”突击队:网络普法教育——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
为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进行维权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到法律对维护自身权益的意义,7月24日,“青火”突击队在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举办了一场以“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教育课,老师从青少年、社…
兰理学子三下乡
为了更好的传承家乡农耕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兰州理工大学实践团队决定走进家乡农业企业调研学习,马铃薯,是一种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也被称为土豆、地蛋、洋芋等。它…
河南城建学院暑期三下乡“让科技扎根泥土,化学为乡村赋能”
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改变着世界。而当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相结合,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材料与化工学院暑期三下乡“让科技扎根泥土,化学为乡村赋能”团队,积极响应时代…
深入基层调研,营造良好风尚
本网讯咸宁7月12日电(通讯员潘水仙)乡村振兴关乎国计民生,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深入基层展开地毯式调研。为进一步了解当下农产品产业对乡村振兴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
二师学子三下乡:学习情绪控制,做情绪的主人
大学生网仙桃7月19日电(通讯员苗樊)为了提高孩子们对情绪的了解,并且能够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愿者们在仙桃市西流河红光村为小朋友们带来异界情绪控制课程以及心理辅导课程。现在的小朋…
云梦县义堂镇:反对校园霸凌,共筑和谐蓝天
校园霸凌是较为普遍且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以及社交都带来巨大伤害,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友好的学习环境,7月24日,志愿者老师们为云梦县义堂镇“希望家园”暑期课堂的小朋友们开展了…
铭记红色历史足迹,传承精神铸造荣光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为了充分挖掘淄博历史文化资源,反映全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历程,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淄博新区建立淄博历史展览馆。为践行曲园人的实践教育理念,在2024…
红色记忆,实践探索:舒润生爷爷谈党史教育
金色岁月,理想燃烧;学习历史,担当使命。为实地调研农村基层地区的党史学习教育现状,数计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于7月21日来到城南社区何家湾村造访当地老党员,有幸专访了社区的老党员,南郑区延安精神研…
方言之魂:传承与保护的深情呼唤
方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地域特色的鲜活体现。它如同一部部生动的历史书,记录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承载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中,方言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一个不容忽…
以曾铺之行,摹振兴蓝图
以曾铺之行,摹振兴蓝图本网讯7月12日电(通讯员潘水仙)为深入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曾铺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推动,进一步探讨交流特色农产品产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发挥的重大作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