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22日电(通讯员李丹)2024年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筑梦乡村熠青春”社会实践队伍于线下正式召开出征仪式。并于7月15日到7月22日,在寿光三元朱村、韩家牟城村与临沭韩村开展为期八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自然资源状况,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文化基础;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手工艺品制作等增加农民收入并通过收集和分析成功的乡村旅游案例,总结经验,为当地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帮助完善乡村旅游政策;进一步促进乡村就业和经济发展,拉动乡村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的改善,助力乡村振兴。
三元朱村:农旅一体模式
寿光三元朱村“因菜而兴、因菜而荣、因菜而名”,改革开放以来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建成和推广,催生了改变中国农业面貌的“绿色革命”,成为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田和推广地。而今,寿光又将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融为一体,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今年7月,实践队员来到寿光,深入探索“中国蔬菜第一村”的奥秘。
图为三元朱村党群服务中心。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丹摄
三元朱村注重农业现代化。村庄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实践队员们采访了当地村民和干部,了解到三元朱村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先进农业技术的吸引下,全国各地的人都来村里参观学习。有的人来学习冬暖式大棚建设技术,有的是来了解三元朱村的发展历史及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三元朱村的乡村旅游由此起步,成为寿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行者。三元朱村的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 “联姻”,盘活了传统农业资源,形成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农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丹 摄
韩家牟城村:“文化+”服务模式
与三元朱村不同,韩家牟城村坚持“强活动”和“强阵地”两手抓,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这里古木参天,青石铺路,古宅林立,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韩氏木雕、剪纸、土陶等传统手工艺在这里代代相传,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走进寿光韩家牟城村新时代实践驿站,实践队员们仿佛进入了一条悠长的历史隧道。史料记载,仓颉墓和仓颉石室就在牟城,根据仓颉这一历史文脉,韩家牟城村建设了集汉字展示和体验为一体的仓颉书院,修复了仓颉墓园中的启秘亭和仓颉双井,打造了以汉字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公园。不仅如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设立老年活动中心、国学堂、民间技艺传承馆等功能室,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此外,韩家牟城村共成立理论宣讲、汉字文化传承、矛盾调解、爱心扶助、文艺活动、环境治理6支志愿服务队,成为乡村旅游的活跃力量。
图为古房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丹 摄
临沭韩村:“一村多品”旅游模式
最后,实践队伍来到临沭韩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沭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留下了新华社山东分社旧址、刘少奇故居等一大批鲜活的红色印记。在此基础上,临沭先后建设了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红色朱村、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等,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此外,临沭县风景秀丽,生态秀美,加之对苍马山、冠山等景区进行提档升级,形成了山中有园、园中有景、产业集聚的山地度假旅游带,提升了游客们的旅游体验。
图为朱村战斗遗址石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丹 摄
不仅如此,韩村还发挥农业、村庄、民俗等乡土资源优势,培育农事体验、观光采摘、田园休闲等乡土业态推出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如农耕体验、手工制作、民俗表演等,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亲手体验到农耕生活的乐趣;
图为实践队员在进行农事体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丹 摄
图为实践队伍在曲师大石碑前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丹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27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