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扬顿挫的古韵,烂熟于心的唱词,一出经典的泉州木偶戏《小沙弥下山》,诙谐幽默,栩栩如生,令观众忍俊不禁。
在时长十多分钟的表演里,木偶戏传承人傅端凤老师艺人始终面带微笑。
近日,广东海洋大学赴泉州海丝文化调研队前往福建泉州市,找寻海丝文化的突出代表形态之一——泉州木偶戏。通过观看木偶戏表演,采访泉州木偶戏传承人等,深刻理解木偶戏的内在精髓,号召青年人关注木偶戏文化、海丝文化。
木偶戏开场之前,剧团演艺人向观众介绍木偶戏的由来与历史。
泉州木偶戏:泉城人的童年记忆
每逢周二、周四、周六下午四点,泉州古城西街通政巷的泉州木偶戏团便准时开班迎接观众,年轻艺人和老艺人轮番上阵,场场座无虚席。
一位特意赶过来看木偶戏的本地中年大叔告诉队员。
“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吃饱饭,就跟着哥哥姐姐到村口的戏台看老伯玩木偶,熟悉的几部像《小沙弥下山》、《歇店》,到现在还记得曲调。”
“每次有表演,我就来看一看,这是童年的记忆啊。”
可见泉州木偶戏在当地人心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在泉州本地百姓婚丧嫁娶的日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泉州木偶戏的主要传承者——泉州市木偶剧团创建于1952年,建团以来,相继创作排演了大批剧节目,足迹几乎遍及中国,以及世界五大洲的近40个国家和地区。
1990年,泉州提线木偶大师黄奕缺首次亮相央视春晚;
1998年,剧团再上央视春晚表演木偶《狮舞》;
2008年,泉州提线木偶戏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亮相;
如今,随着青年人的加入,泉州木偶戏动作形式、剧作风格灵活多变,富有新意,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年人和外来游客的关注,也为当地民间文化的流传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通政巷的泉州木偶剧团。
传承与创新
几经辗转,队员有幸采访了泉州木偶戏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傅端凤老师。傅老师拥有四十年从艺经验,对木偶戏文化传承见解颇深。
“泉州木偶戏的特别之处,在于艺人不仅需要掌握操作木偶的指间技巧,甚至人与偶的表情神态也要达到高度一致。这也直接关处系到每个艺人的角色选择。”
“不仅如此,还要掌握木偶的制作技巧,包括服饰,木偶关节,木偶的内部构造线位布局等,有诸多讲究。”
傅老师还表示,剧团年轻化是文化传承的可喜之处,青年人将剧作改编、创新也为木偶戏表演锦上添花。
“剧团里新鲜血液很多,年轻人接受木偶,喜欢木偶,愿意学。”
“学好木偶戏,除了要有恒心,耐心,还要创新。”
“海丝寻根”队队员正在采访傅端慧老师,傅老师耐心地解答队员们的问题,并分享她从艺四十余年来的感触。
2013年,央视为中国民间木偶戏倾力打造了一部纪录片——《傀儡人生》。这部纪录片将许许多多老艺人与木偶的羁绊娓娓道来。其中,就有泉州木偶戏。
在木偶戏为越来越多人所知的同时,木偶艺人们深切意识到:固守成规,翻来覆去地唱着经典古段是无法在内容上实现与时俱进的。木偶戏,需要创新。
于是,泉州木偶大师黄奕缺以追忆青春为题材创作的《青春梦》,恰恰是木偶戏内容创新的体现。
今年的5月11日,傅端凤老师和另外3位泉州木偶剧团的老师带领两位年轻却已经验丰富的90后木偶戏艺人蔡思雅、洪金雕一同前往录制节目《天天向上》,那期节目的主题正是古老技艺的新传承。
央视记录频道播出的《傀儡人生》中泉州木偶戏的《钟馗醉酒选段》。
弘扬传统文化:需要青年人的努力
表演结束后,队员们随机采访了一对看完表演的母子。
母亲意犹未尽地表示,
“令人折服,绘声绘色。”
“为中国得有这样的文化遗产感到骄傲和自豪。”
一旁的孩子则告诉队员,
“木偶戏很有趣,我平时没在意身边的传统文化,以后会好好努力,也像叔叔阿姨一样。”
文化落地生根,埋根生根是前人,寻根护根是今人。
正如剧团门口对联所写,“传承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不负青春韶华,为文化传播、传承注入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们青年人为传统文化,更是为中国梦应尽的责任。
团队队员:
@区瑾
看完了泉州的木偶戏,我完全被震惊到了。活灵活现的人物,精湛的技巧以及艺人在台上绘声绘色的表演,感觉人与偶二者完全融合在了一起,不分你我,给予我一场在听觉与视觉上都无与伦比的享受。我只想说,有关部门对于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定要做好,不能让这些可爱而又有趣的文化与我们渐行渐远。
@许秋佳
“让木偶活起来”是泉州木偶戏的魅力所在。让戏剧得以“活的传承”在泉州木偶戏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了解到,站在舞台上的木偶戏艺人不仅需要高超的表演技术,在台下,还需要制作自己角色的木偶,因此,木偶和艺人几乎达到了融为一体的境地。惟妙惟肖是我们对泉州木偶戏的直观感受。
“何时还我青春?”是《青春梦》中最经典、最值得人思考的一句话,道出了人们对青春悄悄离去的无奈与感伤。青春这个主题伴随着人们的一生,也正是因为泉州木偶戏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它有强大的生命力。木偶戏有了蓬勃生机,也就活起来了,火起来了!
@叶梓豪
在观看完木偶戏剧之后,我对此感想颇多,首先想到的是如此优秀的一个国剧精粹后继有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木偶戏产生兴趣,开始学习并传承其技艺,令中华民族的又一文化瑰宝得以在新世纪延续,其次我也感受到了现在木偶戏剧在泉州人民群众中的知名度也非常的高,有的家长甚至把小孩都带来一起看,这给我的感觉就是,木偶戏即使是在当今的时代依然保留有自己作为国粹的一席之地,这对于中国非遗的保护是有极大帮助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4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