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实践团——微芒闪耀,支教传情
大学生网报本网讯(通讯员 吴苏兰)兰州大学微芒志愿服务队于2024年7月17日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河口村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实践以支教为主要内容,结合当地景观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社区调研、推普等工作。这是我第二次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却是我第一次以支教老师的身份去到一个地方。
图为课后团队在教室旁合照
在河口村安顿下来的第一天晚上,我便不幸患上了重感冒。当晚的工作总结会议上,听着身边同伴们兴奋的语调,看着他们跃跃欲试的神情,我有些感动,也有些自责。好在,这样糟糕的身体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半个白天后,我便重新恢复了活力。“开局不利”的经历也给我敲了一记警钟,想要顺利地完成这次暑期实践,“体力”“脑力”“心力”缺一不可。
由于我的课程被安排在第四天,小朋友们在前三天的课程中并没有正式地认识过我,但这并不妨碍我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了解他们。“积极”是我对这群孩子们的第一印象。上下午的课程分别从八点半、两点半开始,可大部分孩子往往在课前三十分钟便抵达了教室。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哪怕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他们也会将自己的手臂高高举起。团队的伙伴们在每日的复盘会上,总会提到几个课堂中常常举手发言,站起来后却不知道说些什么的孩子。
图为小朋友做的手工作品
来到课堂的孩子们年龄跨度较大,小至六岁,大到十五岁。我本来有些担心——自己的课程内容具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年纪小的孩子会不会坐不住,年纪长一些的又会不会觉得这些内容无聊。幸运的是,这些疑虑在我给孩子们上第一堂课时便被打消了。有一个小男孩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低年级小朋友的责任。他将年纪最小的孩子带到自己身边的座位,关注对方上课时的反应,还耐心地引导对方解题。此外,这个小男孩还保持着对时间的敏感性,不需要老师的提醒,就能在上课前将在外面活动的其他小朋友叫回教室。
课间休息的时候,小朋友们喜欢围着上一堂课的老师,询问下一节或者是第二天的课程。当然,不管听到的是什么课程内容,他们都会拍手叫好。偶尔也会出现在鼓掌后垂头丧气的情况,原因很简单也有些好笑——他们担心自己写不完当天的作业。遇到这种情况,我会佯装生气,让孩子们好好利用老师们安排的自习课,多提问,多求助。有时候连着两天没有某位老师的课,孩子们还会有些着急。明明才相处了不到一个礼拜,就能被孩子们记挂着,真的很奇妙。这样平平淡淡的瞬间,如同新鲜的空气,一点一点地把我这个干瘪的气球充满。也是因为孩子们的信任,才让我更加愿意花时间一遍一遍地打磨自己的课程,最后呈现一个他们喜欢的课堂。
图为团队成员在上课
在敲下这段文字时,我刚刚结束今天的课程,在房间里准备第二天上课的材料。书桌的左上角放着一张有多种字迹的A4纸,在大多数歪歪斜斜的字中还能看到几个一笔一画写下的拼音。这上面是孩子们写下的想听的歌曲,我答应他们在每节课开始前按顺序播放。
在这张充满童真与梦想的A4纸上,每一笔都承载着孩子们纯真无邪的心愿。他们或许还不懂得太多华丽的辞藻,但那些简单的拼音和稚嫩的字迹,却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我内心的柔软角落。我细细地看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是啊,即便是在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孩子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渴望并未因此而减少半分。他们用心感受着每一丝美好,用稚嫩的声音唱出对生活的热爱。也许以后,这群孩子们不一定能够回忆起我们在这个暑假带来的课程,但这段时间的陪伴,一定能在他们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我们需要的,是把一切交给时间,等待种子破土而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41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