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长安大学赴河北阜平“传承红色‘冀’忆,聚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来源:长安大学 作者:王嘉翔 杨锦天

为了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024年7月14日至19日,长安大学赴河北阜平“传承红色‘冀’忆,聚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杨东民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开展了为期6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下乡村、谈振兴,体悟乡村变迁

实践队首先参观了阜平县店房村村史馆。在抗日战争时期,店房村是晋察冀边区的重心,店房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在党的脱贫攻坚运动的领导下,店房村人民全体搬进了新屋,村中办起了多家企业,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店房村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的帮助下,建立了军事小镇旅游景区,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到这片红色圣地。回望来路,店房人坚定地说:“脱贫攻坚,党是最大的靠山,也是永远的靠山。”

图 1参观村史馆

图 2参观军事小镇

在活动期间,实践队特别关注到了地质灾害预防的重要性。鉴于该村地理位置位于山区,队员们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科普宣传材料。这些宣传单详细介绍了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并针对每种灾害提出了具体的预防和应对策略。通过与村民的互动交流,队员们不仅传授了重要的防灾知识,同时也增强了村民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应急能力,有效地提升了社区的安全防范意识。此外,队员们还模拟了几种紧急情况,以确保村民能够理解并实际应用这些防灾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损害。

图 3实践队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

为了学习和宣传“五老精神”。实践队与村中的三位老人展开了访谈。老战士周培芳,虽然已退伍多年,但捐躯报国的情感依旧炽热;老教师李森兰坚守教育岗位40余年,纵使环境艰苦,依然坚持着教育事业;老模范李秀珍,年近90岁的她,见证了中国从战火纷飞到国泰民安的变化。他们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也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培育未来力量的重要力量。通过弘扬“五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有助于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店房村这片红色土地上,实践队成员们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更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为人民幸福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表示,将把这次实践经历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希望店房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能够继续保持发展势头,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访企业、话发展,探寻致富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为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实践队深入当地产业,探寻致富之路。

实践队前往阜平县水帘仙洞饮用水有限公司,对该扶贫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了解。通过与企业管理层的座谈,实践队掌握了该企业如何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成功开发出“太行深处”“润密集”等品牌的饮用水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饮用水的需求,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的增收。

图 4实践队员参观工厂

实践队员还深入了店房村美悦箱包加工厂有限公司的加工点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学习活动。通过与厂区负责人进行的深入交流,实践队了解到,该厂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使得工人们能够通过短期的简易培训即可迅速上手参与生产工作。该工厂主要致力于女士休闲包、旅行包等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这些产品近年来在市场上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实践队对当地的大枣基地进行了走访考察。该基地作为阜平县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拥有广阔的种植面积和成熟的枣树栽培技术,也是河北农业大学的实验基地,占地500亩,有三座现代化园区,是阜平县新型农业发展的典范。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阜平大枣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享誉市场,成为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基地负责人向实践队介绍了大枣种植、采摘、加工等一系列产业链环节,展示了阜平县在大枣产业发展上的成就及其对促进乡村振兴的贡献。通过这次参观,实践队成员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对如何通过特色农产品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图 5队员上手体验箱包制作

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来说,不仅要读好有字之书,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百姓,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发挥所学所长,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让产业托举乡村振兴之梦,让乡村换新貌、展新颜。

循足迹,缅历史,赓续红色基因

为了学习和传承“五老精神”。实践队与多位亲历发展变迁的老人展开了访谈交流。老战士周培芳,虽然已退伍多年,但捐躯报国的情感依旧炽热;老教师李森兰坚守教育岗位40余年,纵使环境艰苦,依然坚持着教育事业;老模范李秀珍,年近90岁的她,见证了中国从战火纷飞到国泰民安的变化。他们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也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培育未来力量的重要力量。通过弘扬“五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有助于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图 6实践队成员与老人访谈

实践队还前往了马兰村,那是一片充满革命精神的土地,是我国革命时期的“民族号筒”——《晋察冀日报》的诞生地,是红色文化与教育希望的交汇之地,是传承革命精神与推动文化教育的典范。在这里,邓括,雷烨,张效舜等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以纸笔为剑向反革命势力做斗争,他们用自身生命发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邓括之女邓小岚女士在这里进行了18年的支教生涯,用音乐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之灯,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历程。通过学习馆内大量的影像资料和文物,队员们更加深入了解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对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图 7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门前合照

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队员们沉浸于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与牺牲。他们为我国河北大地上曾经发生的伟大壮举所震撼,为烈士们无私奉献、英勇斗争的精神所感动。面对先烈的丰功伟绩,队员们更加坚定了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青春挺膺,长安大学的学子们用他们的脚步丈量了河北阜平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历史与现实。他们深入乡村,感悟振兴,探寻致富之路,他们缅怀历史,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他们见证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感受了红色文化的厚重底蕴,也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

展望未来,来自长安大学的他们将继续秉承“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校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45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7月23日队长团邓颖欣心得

7月23日心得“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这是《童年》里的一段歌词,也是后天我们文艺汇演的一个表演节目。我觉得很荣幸,能够出现在……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后勤组陈嘉雯心得

三下乡心得7月23日早上,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的了解五星红旗的情况,飞粤社会实践队在7月23日开展了“五星红旗的美术课”,结合孩子们的兴趣,通过画国旗来加深他们对国旗的了解,并加强培……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新宣组阮驭锦心得(1).doc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三下乡已经到了倒数第二天,今天更是已经上完课最后一堂课。他们依然如此调皮捣蛋,但是这就是孩子的天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守护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路走……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支教组郑剑鑫心得

心得体会7月23日星期二,今日是飞粤实践队第九日三下乡,深入乡村支教,体会基层社会。今日是最后一日开课,孩子的热情依然宛如骄阳。去乡村支教,一直都是我渴望体验的事情。环境的艰辛……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队长团崔子怡心得

7月23日,副队长崔子怡又是打杂的一天,上午和美术傅老师一起给孩子们画了一些小人物,然后把孩子们的画剪下来,贴在了好看的只纸盘子上,还给他们写了寄语,因为怕孩子们开了学,收不回……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支教组李秋漫心得

短短支教生活将要结束,今天已是7月23号,是我们支教组结课的一天。明天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趣味运动。今天是最特殊的日子,小朋友们今天也格外的认真。他们可能知道这是我们最后一天给他……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支教组何丽曼心得

匆匆忙忙,到了支教的第九天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大巴车第一次开进芷寮村时,被这条村的富有震撼到;清晰的记得第一次看到芷寮小学,那时的我,惊叹于它的设备齐全,简直比我家乡镇上的……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新宣组钟琪琪心得

时间飞快流逝,转眼间,我们“飞粤”实践队来芷寮小学的三下乡暑期支教活动已经过去了九天。今天,是我们给这里的学生上的最后一天课。明天是趣味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彩排,后天文艺汇演结……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食品安全教育:杜绝“病从口入”
在阳光明媚的清晨,暑假课堂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学习氛围。这一天,课堂特别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与亲身体验,让食品安全意识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共同筑…
忆峥嵘岁月,续革命薪火
江西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忆峥嵘岁月,续革命薪火为秉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7月13日至15日,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红途寻迹·新干青春实践队”在新干县毛泽东旧址、抗日战壕遗址、知青之家开展“爱国…
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助推乡村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在指导老师郭执玺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20日至25日,赴陕西安康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长大学子三下乡:薯韵飘香汇洛川,智汇田野话振兴
为探究农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镇发展,7月18日,长安大学赴陕西洛川“青智创丰景·聚力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洛川县永乡镇羊吼村,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交谈,实践团队了…
小火柴烛光助力志愿服务队: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
随着夏季到来,水上活动增多,溺水事故频发。为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小火柴烛光助力志愿服务队于本周在浪河小学举办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向四年级学生普及水域安全知识。在教育活动中…
小火柴烛光助力志愿服务队:“探水丹江口”农夫山泉调研活动
近日,小火柴烛光助力志愿服务队的实践队员们前往丹江口市,对农夫山泉公司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了解企业在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实践情况,以便为志愿服务队未来的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约油山,遇“践”青春
2024年7月12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新绎南雄队赴韶关市南雄油山镇(以下简称“新绎南雄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携手韶关市南雄油山镇人民政府、上朔村村委会,深入基层,…
时代活力促发展,美丽乡村展新颜
为全面了解乡村振兴成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7月17日,长安大学赴陕西洛川“青智创丰景·聚力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洛川县冯家村进行实地调研。在与村书记的交流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冯家村苹果种植…
感悟收获:推动红色教育与非遗工艺的双重融合
在这个炎热的七月里,我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陈场镇第一小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微课课程教育活动。作为志愿者团队的一员,我深深感受到这次活动不仅是对孩子们的一次…
赣南医科大学药学院赴崇义县上堡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7月13日—19日,赣南医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