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悠悠千年傩面生,非遗明珠振今朝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子怡

7月11日-7月17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赴湖北省恩施就非遗文化傩戏发展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非遗古韵展新颜,乡村振兴谱新篇”为主题,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的传承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如何赋能地方文化产业。

“傩”韵悠长,古礼新探

傩戏,这一承载着古老驱疫祈福仪式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面具文化闻名遐迩。实践团首先造访了傩戏面具制作大师汪儒斌的工作室,这里虽不显宏大,却处处透露着匠人精神的璀璨光芒。

汪老师向团队讲述了傩面具背后的故事,揭示了其作为文化载体的深厚内涵。他表示“傩面具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缺乏专职继承者、制作周期长、成本高昂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傩戏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持续发展”。

对话传承,共谋新篇

“戴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是人”。现今社会很多人认为傩面具及傩戏此类宗教祭祀文化充满中式恐怖,作为傩面具传承者的汪儒斌老师对实践队这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傩戏是以前以鬼神和祭祀为主,带有一定迷信,所以人们对它有一定恐惧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傩戏更多以娱乐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傩戏已经从单纯的宗教祭祀活动转变为集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文化表现形式,其神秘色彩正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尊重。

那么,究竟该如何使傩文化在当今新时代下获得新生呢?汪儒斌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例如:可以将傩面具与数字化技术结合,或是开发相关文创产品,以驱邪祈福的理念宣扬吸引大众的关注。然而,所有的想法仍存在最根本的问题——手艺人短缺。实践小队也尝试通过雕刻来体验非遗技艺,无一例外得出同样的感受——看起来容易,但操作难度极大。慢工出细活,久久方为功。如何赓续这项非遗文化仍面临着极大挑战。

了解傩面具后,团队前往恩施傩戏起源之地三岔乡对傩戏前生今世进行探索。在三岔镇一位老奶奶交流时她称道,儿时的傩戏表演作为一种祈福形式存在在乡镇十分常见,乡民心中傩戏象征驱邪祈福,并无迷信之说,但现在出现部分人群认为它是迷信,并且除了重大节日外几乎没有表演了。实践队认为尽管傩文化具有一定鬼神色彩,但其本质却寓意祝福美好,且中国的戏曲文化同样博大精深,或许更应当回归傩文化的积极面从精神文明层面破除世人对“傩”的偏见。

西兰卡普:土家文化的璀璨明珠

实践队最后一站前往西兰卡普文化基地进行调研。作为恩施土家族的另一项文化瑰宝,西兰卡普(土家织锦)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广泛赞誉。调研中团队发现,与傩面具不同,西兰卡普的制作工艺相对简便,学习周期短,且已实现一定程度的机械化生产,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为当地妇女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成为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典范。

通过对比傩戏和西兰卡普发展现状,团队将此次调查结果对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反馈,团队提出“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在技艺传承、产品创新及市场推广等方面提供精准支持。”“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政府、社会及传承人等多方共同努力。”等相关建议。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更为推动傩戏等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建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团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承的使命,为乡村振兴和文化繁荣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47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赴厦门开展专题调研交流

3月27日,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吴慧娟教授一行6人赴厦门开展专题调研交流。此次调研,先后走访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及厦门弘爱医院,通过学术交流与实地考察,聚焦高校学科共建与医疗……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举办校本科教学督导员与青年教师面对面座谈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我院青年教师的本科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校院督导联动,3月27日下午,我院邀请校本科教学督导员刘丹教授与青年教师进行了面对面座谈活动。我……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我院师生观看非遗闽剧,感受穿越时空的“美育思政课”

3月28日,受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邀请,人文学院王晓宁副教授带领我院部分师生沉浸式观摩新编历史闽剧《画网巾先生》。该剧曾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在第九届……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旗峰书院开展网络诗词主题文化沙龙活动

为深入理解诗词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在技术洪流中厘清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3月23日下午,旗峰书院邀请人文学院中文系上官文坤老师于23号楼1楼活动室开展“……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人文学院举办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第三讲

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第三讲在学院楼202教室举办。校团委科创实践部谢俊慧老师为青马班学员作《汇聚青年激昂力量,谱写实践育人华章》专题讲授。学院团……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人文学院召开2025年学生社团负责人会议

为加强人文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传统文化馆召开2025年学生社团负责人会议。院党委副书记赵燕松、团委书记齐朝阳、学生团委副书记陈永斌、社团……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召开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研讨会

3月27日下午3点,我院副院长林胜教授主持召开学院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帮助学院老师解决申报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全力提升项目申报质量。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人文学院研究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

3月28日上午,人文学院召开党委会(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学院党委委员、教工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建办相关负责老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刘玮书……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赴厦门开展专题调研交流

3月27日,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吴慧娟教授一行6人赴厦门开展专题调研交流。此次调研,先后走访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及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举办校本科教学督导员与青年教师面对面座谈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我院青年教师的本科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校院督导联动,3月27日下午,我院邀请校…

我院师生观看非遗闽剧,感受穿越时空的“美育思政课”

3月28日,受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邀请,人文学院王晓宁副教授带领我院部分师生沉浸式观摩新编历史闽剧《画网巾先生》。该剧曾入选…

清明承俗育童梦 移风启智润童心 文学院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儿童对清明节的认识,增强儿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月3日,文学院2024级1班志愿者小队…

文法系团总支青工部、青发部、学发部举办“益起行•我为家乡建言献策”志

(通讯员崔子涵彭湘)4月4日中午,我院文法系团总支青工部、青发部、学发部在树达楼106教室开展“益起行•我为家乡建言献策”…

最新发布

深入田间,探寻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柿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深入田间地头,探寻丰收硕果—柿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我们此次去到的是荆门市马集村,开启了三下乡的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当地柿子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这一传统农产品如何在新时代焕…
浏览积谷仓,领遗址魅力
(通讯员:彭烨何佳颖)为深入了解浏阳红色文化,力求发扬红色精神,7月27日,湖南工商大学赤子红心队抵达位于浏阳文家市镇文家市社区人民路里仁巷的积谷仓。图1:图为积谷仓探寻积谷仓,深挖历史事。积谷仓坐…
探索社区文化,共筑美好家园
探索社区文化,共筑美好家园曲阜师范大学”数链城乡,智汇家园”实践队于2024年7月25日,在甘肃酒泉市的昌盛社区成功开展了一场以社区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社区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创意绘彩 当人生小画家
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理念被得到了广泛的倡导,而美育也逐步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2024年7月19日,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艺术修养和拓展学生的视野,海雅社区集中带领学生展开“…
木雕印痕 现代魅力尽显
大学生网报湖北7月25日电(通讯员吴自辉)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组织了一次通山木雕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在第四天的实践中,队员们纷纷上手,亲手制作起了印…
社区茶文化探索之旅
社区茶文化探索之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为了深入了解和传承茶文化,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数链城乡,智汇家园”实践队,于2024年7月26日走…
欢欢喜喜庆元旦,柿柿如意迎新年
寒冬瑞雪,凉意沁胸。气温虽降,情谊未减;天气转凉,关怀依然。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为庆祝元旦佳节,锻炼新时代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儿童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12月30日下午,中文系扬帆志愿者先锋队…
发现亮点与短板,共谋绿色可持续发展
发现亮点与短板,共谋绿色可持续发展——曲阜师大实践队深入阳信调研牛产业链为了深入了解阳信牛产业链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数链城乡,智汇家园”实践队于2024年7月26日深入…
芙蓉学子·扶老挈幼志愿服务队在湘西古丈县河南村之行 圆满落幕:最后一课,情深意长
(通讯员龙霞刘祉汐)7月26日,芙蓉学子·扶老挈幼志愿服务队在湘西古丈县红石林镇河南村为当地的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堂“最后一课”。为期12天的支教之旅落下帷幕,志愿者与孩子们短暂的相处也画上圆满的句号…
南泰学子三下乡实践纪实:探寻张闻天足迹,共筑时代思政之魂
暑假,一个充满活力与探索的季节,对于一群怀揣着对历史敬仰与知识渴求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实践与学习时机。2024年7月7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科普+思政”科普红潮涌,凝心筑梦行暑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