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学子三下乡实践报告:红色与乡村的有机结合促进乡村振兴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与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一、实践背景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对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进行了部署安排。同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20年11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在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探索新时代长征精神传承之路的重要举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必将成为重要的文化地标,成为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要场所。
可以看到,红军长征经由的万水千山、穿越的民族聚居和杂居地、战斗和转移依托的军事地形、沿线发生的重大事件遗址,具有显著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属性。这些空间性、地域性的文化符号,为人们由感官感触、理性认知上升到精神感召提供了中介,是讲述长征故事、传播长征精神最生动、真切、独特的课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到这样的“大课堂”中去实际感受和体验一番,也就不能够对长征精神有具体、真切的感受。
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与体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和会宁县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的成果,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以及其他地区可借鉴学习的方面,提高甘肃红色革命老区旅游景点的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到在甘肃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发生的伟大的革命事迹,让群众全面系统地认识红色文化在我国的战略意义与地位;带动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百姓收入,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乡村参观体验,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增长,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三、实践过程
1、准备阶段
1.1人员筹备
本项目实践团队队员均为兰州理工大学的优秀学生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可以快速完成老师发布的各项指令,并且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长和角色,我们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协作,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并取得成功。
1.2项目选择
经过团队成员的商议以及与带队老师的积极沟通,并且根据校团委文件指示,最终决定以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和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为实践地点。
1.3项目前期准备
(1)提前联系好当地相关负责人,与当地政府做好对接工作。并安排好团队成员的食宿等日常生活安排。
(2)提前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前准备好实践活动开展所需物资,完成活动开展前的工作安排。
2、实践过程
2.1参观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深刻体会军民鱼水情
2024年7月14日上午,实践团队到达陇南市宕昌县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与相关负责人交接后入馆参观,馆内有许多革命先辈在长征时用的生活用品和武器,了解了长征时期艰苦的条件。在参观纪念馆期间,实践团队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在哈达铺驻扎休整期间所居住的房屋,看到了屋内简陋的陈设,继续向纪念馆深处走去,看到了工作人员在馆内模拟的红军在哈达铺的生活场景,看到了哈达铺人民教红军将士做饭等军民和谐共处的场景。
图为实践队在参观模拟的露天红军课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兴康 摄
在实践团队参观途中,有纪念馆的讲解员为实践团讲解各个展品的来历以及其背后发生的故事,通过讲解员的讲述使得参观者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画面,使长征精神在此有了具象化的感知。
图为实践队在参观时听讲解员讲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邢星 摄
2.2走进红军村,感受红色经济
7月15日上午,实践团队到达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南川红军村旅游景区,在到达后实践团队首先对当地环境进行了考察,体会到当地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方针的落实。
实践团队深入当地的个体经济户,与个人店铺中的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目前的营收状况以及乡村振兴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红军食堂的工作人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发发摄
进行完主要调研工作后,实践团队又与红军村内一亲子乐园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图为实践队在采访亲子乐园的工作人员。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发发摄
2.3踏入会师园,领会革命之魂
7月16日,实践队员来到了庄严肃穆的会宁县会师园。会师园的建立,源于一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会师园内的会师塔,便是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而建。
这里陈列着丰富的革命文物和图片,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都在这里找到了它们永恒的载体。在会师园长征纪念馆内,实践队员看到了丰富的革命文物,包括红军长征时期的衣物、武器、生活用品等,这些文物生动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图为实践队在会师纪念塔下的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邢星 摄2.4步入长征景园,感悟胜利艰辛
7月16日下午,实践团队到达红军长征胜利景园。进入景园,首先看到的是“长征序曲”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长征火炬,周围分布着八个大型浮雕,分别展示了长征途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景园内设有长征路线图,实践队员沿着路线图,依次参观各个景点。其中包括“瑞金出发”、“四渡赤水”、“攻克娄山关”、“翻越高黎贡山”、“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役的场景再现,让实践队员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在景园内,实践队员通过举办红色知识问答、听歌识曲、共唱红歌等活动,与当地的小朋友互动,激活红色记忆、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2.5前往大墩梁,传承红色精神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队到达大墩梁红军烈士陵园,在这里,队员们感悟到了和平的价值,体会到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实践队员到烈士陵园的意义,远不止于一次简单的参观。它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情感的升华,一次责任的承担,一次使命的认知,一次和平的感悟。它将激励着实践队员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四、实践感悟
通过本次实践,我们不仅了解了红军长征,深度体验了红色文化与乡村有机结合的成果,还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长征精神的核心内涵——坚定的理想信念、英勇无畏的奋斗精神、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拼搏意志。这些精神不仅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关键,也是当地居民为实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发展战略的重要精神支柱。
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长征精神,通过自身的行为为他人起到带头作用,从而影响到更多的人,使长征精神牢牢地刻在我们骨子里。
此外,我们还对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们认识到利用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新颖的想法,注重文化与新生事物的融合。我们认识到要将当地的特色旅游项目对外宣传才能增加当地客流量进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以此助力乡村振兴。宣传当地红色旅游景点可以培养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弘扬革命精神,激发乡村居民对红色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这对于构建乡村红色文化的品牌形象,塑造乡村红色文化的发展氛围非常重要。
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将通过持续的努力,为保护和弘扬红色文化、助力发展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蒙;高炎鑫。《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 新时代文化艺术思想研究文库》。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年12月。
[2]尤元文;贺城森。《红色文旅战略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年07月。
[3]王金伟。《红色旅游蓝皮书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
[4]杜凡丁;杨戈;刘占清。《讲好长征故事 传承长征精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体系的构建》。《中国文化遗产》,2021年,第5期。
[5]王洪树;傅莉蓉;宋加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长征学刊》,2023年,第1期。
[6]王伟光。《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日报》,2023.01.18。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50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