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非遗梦,传古融新章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7月16日,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非遗剪纸传承人彭许平老师的剪纸工作室中,开启了一次别样的文化之旅。
队员们一步入工作室,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幅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剪纸作品。在工作室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那些细腻的线条、生动的图案、鲜艳的色彩,如同鲜活的精灵,引领着队员们穿越时空的长廊,感受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之后,彭老师详细地阐述了剪纸的用途、分类以及技法。队员们了解到剪纸最初被用作祭祀与祈福、刺绣底样和印染模板,而非现在显而易见的装饰品;了解到剪纸可以分为单色剪纸、彩色剪纸等。单色剪纸以其简洁明快的线条、鲜明的黑白对比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彩色剪纸则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强烈的装饰性形成各具特色的风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誉。彭老师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制作剪纸的技法:点染、套色、分色。彭老师会创新地在作品中运用多种技法,如《丰收系列》和《百年辉煌》中都综合运用了套色、染色技法。这种方法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更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同时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文化内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彭老师教队员们自己动手剪窗花。他指出,窗花的形状不受限制,要队员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彭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队员们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穿梭于红纸之间,虽然手法略显生疏,但现代青年与传统艺术碰撞擦出的火花照亮了文化传承之路。不一会儿,一个个独具特色和美感的窗花便展现在眼前,一些队员的作品得到了彭许平大师的称赞。在场的人都全身心的投入了这场美的交流,欢声笑语不断。
接下来是问答环节:
(一)如何走上剪纸这条道路?
彭许平说他学生时期就热爱画画,一直坚持画画。绘画是剪纸艺术的基础,绘画的学习增强了他对图案的认知感,提高了审美修养。工作以后恰巧碰上国家大力提倡保护发展非遗文化,他临危受命,参加了剪纸工作。刚开始的队伍很大,但是后来因为非遗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并不好,并且市场对于非遗作品的需求不高,大部分人都选择转行,最后只剩他一个人坚守。
(二)打算做什么去传承剪纸非遗文化呢?
彭许平回答到:最重要的一点是去培养传承人,这是新一代青年应担负起的使命。但当今社会的孩子渐渐对传统的非遗文化失去兴趣,更倾向于追求新鲜事物,所以培养传承人很难。同时,他指出要在创新中传承,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将剪纸艺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他自己也在学校里教授剪纸,还自编了剪纸教材,确保孩子们能完整地上一年的剪纸课。他相信,通过这一年的学习,能激发孩子们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创造更多可能性。
面对队员们的提问,彭许平大师都耐心解答。回顾彭许平大师一路走来的非凡历程,队员们不禁为他的坚持与不屈所动容。他的故事,是众多非遗文化传承者坚韧不拔、默默奉献的缩影。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非遗文化的传承之路并非坦途,它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境,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正悄然走向失传的边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根基,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智慧的结晶。而非遗文化,作为文化多样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民族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它们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民族精神、审美观念和价值追求的体现。因此人们尤其是新时代青年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去珍视、去传承、去创新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当人们真正认识到非遗文化的价值所在,并付诸实践去传承与弘扬,才能更好扎深“文化之根”,守护“民族之魂”。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彭许平工作室门口合照。通讯员贺烨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51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