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7 月 18 日,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退捕渔民生计转型调研团队的我们四人,满怀期待与使命感,踏上了前往巢湖中庙社区的征程,正式开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当天,阳光并不炽烈,但燥热的空气却弥漫在四周。我们的目的地是巢湖市中庙社区,历经约一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刚下车,那微风中摇曳的绿草,拂面而来的清新,让人心生愉悦。我们最初都天真地认为,在这样风景如画的地方,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必然赚得盆满钵满,想必有许多退捕渔民已在岸边开起商店,过上了悠然自得的生活。
然而,随着调研的深入,现实却给了我们一记重击。经过几分钟的探寻,我们锁定了第一个采访对象——一位 81 岁的老爷爷。未曾想,第一道难关竟是语言交流。老爷爷年事已高,方言浓重,普通话极不标准。团队中除了一位巢湖本地的成员,我们其余三人只能全神贯注,费劲地连蒙带猜,有时为了弄明白一句话,不得不反复向老爷爷确认,这着实让我们绞尽脑汁。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81岁的退捕渔民
一番周折后,我们对老爷爷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他一家四口,子女皆外出打工。渔船和渔具被政府依法征收,同时政府也依据渔船大小和渔具数量给予了相应补偿,对于 60 周岁以上的退捕渔民,每月还有 300 元的补贴。当我们询问禁捕前后生活水平的高低时,老爷爷毫不犹豫地回答:“肯定是禁捕后啊,在水上长年累月的能得不少疾病,手指头都变形了。”听到这番话,我们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千。一方面,为老爷爷如今能摆脱水上劳作的艰辛和病痛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深深体会到渔民们曾经为了生计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在后续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又接触到了从事环卫工作的老奶奶、开小摊的老爷爷以及出门打零工的中年叔叔。他们的观点与 81 岁的老爷爷大相径庭。他们怀念捕鱼的时光,认为那时的生活虽艰辛但更自在,挣钱也相对较多。当被问及为何明知捕鱼辛苦却仍有此想法,他们无奈地表示,为了养活子女,需要更多的收入。这些不同的声音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退捕渔民生计转型所面临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多样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退捕后摆小摊的爷爷
这次调研让我深刻认识到,退捕渔民的生计转型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问题。对于像 81 岁老爷爷这样因身体原因而享受禁捕政策带来的安稳生活的渔民,政策无疑是一种保障;而对于那些肩负着家庭重担,仍期望通过捕鱼改善经济状况的渔民,政策的实施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收入来源。这让我明白,任何政策的推行都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入微地去了解每一个个体的情况,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人性化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政策的实施能够真正惠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作为大学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去评判事物,而要深入实地,倾听各方声音,才能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同时,这次经历也让我深感自己肩头的责任重大。未来,我不仅要更加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社会民生问题。我希望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解决类似的社会问题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怀揣着一颗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心,积极行动起来,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受采访退捕渔民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51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