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非遗扎染实验课堂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作者:李博翰

非遗扎染实验课堂

2024年7月28日,社会实践队员们在洛房社区开展了“巧手扎锦绣,靛蓝染春秋”非遗扎染体验第一期课程。本期美术课程以“非遗扎染”为主题,以中国传统优秀非物质文化引入主题,引导孩子运用各种捆扎手法以及各种奇思妙想的设计,同样采取“捆-扎-染”多元化形式开拓孩子创新、发散型思维;通过扎染一件衣服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提高孩子艺术审美能力。

本期课程由充满热情与经验的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守望,智汇归巢”社会实践队员们担任讲师,他们围绕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瑰宝——扎染,展开了一场生动而详尽的介绍。课程内容不仅涵盖了扎染所需的各式材料,如天然布料、环保染料等,还深入剖析了多种扎染手法,从基础的捆绑、折叠到复杂的图案设计,每一步都讲解得丝丝入扣。此外,课程还特别强调了安全事项,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尽情享受扎染的乐趣。

他们致力于将这份珍贵的非遗文化引入社区,为小朋友们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课堂。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够亲手体验扎染的魅力,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民族文化的种子,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培养起坚定的民族自信心。

活动中,小朋友们与社会实践队员哥哥姐姐们亲密合作,共同参与到捆扎设计的过程中。他们或认真聆听指导,或积极动手尝试,每一次的捆扎都凝聚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这样的互动不仅加深了小朋友们对扎染技艺的理解,也促进了他们与哥哥姐姐之间的友谊与情感交流。

社会实践队员们满怀热情地协助小朋友们将精心扎染的衣物进行细致的清洗与晾晒,确保每一件作品都能以最佳状态展现在阳光下。他们的行动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更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社会实践队员们还通过举办公益性暑期夏令营活动,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之中,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队员们始终秉持着志愿公益的初心,不畏艰辛,持续在公益之路上坚定前行,为社区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汗水。

非遗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深刻地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底蕴、价值观念以及精湛的传统技艺,更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通过非遗文化的教育传承,我们能够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民族文化深处的大门,让他们在其中自由探索、深入了解并深刻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

在非遗文化的熏陶下,孩子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从而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这种情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更能够促使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始终铭记自己的文化根源,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教育传承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引导孩子们深入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让其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撰稿人:李博翰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守望,智汇归巢”社会实践队

指导老师:孙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52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智启未来,数绘梦想
在明媚的阳光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的一群青年志愿者,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责任,踏入了习家店小学的教室,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课程内容,从基础的数…
赋能乡村足球,共建少儿体育
在参观志丹县足球荣誉室时,丁常保主席对志丹县足协的荣誉和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满墙的奖杯和荣誉,是一个个足球少年们的梦想汇聚成的现实写照。“不怕苦,肯吃苦”是这片黄土地凝结出的精神意志。近日,…
教育强国,从我做起
教育强国,从我做起在时代的洪流中,教育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民族振兴的希望。随着“教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青年学子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因…
守护童心,共筑安全防线
2024年7月28日,星期日,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关爱的日子里,一群热情洋溢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乡村,为留守儿童们带来了一堂生动而重要的安全课。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通过精心制作的幻灯片、有趣的动画视频和生动的…
湖北学子三下乡:柿子扬起振兴帆,乡村驶向幸福岸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七月八日,烈日高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进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与村支书及当地村民进行深入交流,参观了当地的甜柿基地。志愿者们围坐在村支书身旁,认真聆听村子…
合肥三下乡:重温革命岁月,共绘振兴蓝图
中国青年网合肥7月14日电(通讯员谈雯)在阳光灿烂的季节里,蚌埠学院“三下乡”志愿者团队,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渡江战役纪念馆。此次参观旨在通过重温革命岁月,进一步激发团队成员的…
星火接力,筑梦今夏
支教迎来了第二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仙桃市干河街道石码头社区开展了感恩教育课程,绿色绘画课程,物理实验课程等等。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多样的教育课程,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安…
志愿筑梦,英语启航
在炎热的夏日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的一群热心青年志愿者,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与传递的热情,走进了习家店小学的校园,为那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志愿者们以生动的课堂互动、趣味横生…
校社协同共融,构建互惠互利的教育生态圈
校社协同共融,构建互惠互利的教育生态圈——探索学校与社区合作新模式,共创青少年全面发展未来2024年7月5日,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书记胡明荣和社区托管负责人郭少颖就共建校社联盟一事接见了湖北第二师范…
百年非遗月饼,匠心储存乡愁记忆味道
百年非遗月饼,匠心储存乡愁记忆味道——华南师大沁夏风“茂”实践团探寻非遗故事暨月饼制作体验活动2024年7月23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沁夏风“茂”实践团举办的信宜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