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实践团队“艺科融承,古韵今辉”是在六月份确定成立的,在此之前我们进行了两周的材料收集与多次讨论会议,最终我们把主题定在了中华文化传承,并选择进行线下开展调研,并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后期的线下中华文化适龄教育拓展。
图为实践团出征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梦豪供图
7.6日上午实践团队奔赴伊川县高山镇金滹沱村地区开展为期2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7.8日起,实践团的诸位成员开始陆陆续续踏出校门,深入附近乡村开展调研,为保证大家的沟通与交流,每晚八点我们准时召开线下交流会议,在确保各自安全的情况下分享每日收获。我们在与当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就非遗文化的认识与普及程度和愿意让孩子接受非遗科普教育的意愿进行了大量交流。并进一步了解当地乡规民约,地方习俗。为后续课程开展做足进一步的准备工作。
图为实践团调研过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梦豪供图
走进乡村小学的教室,我看到孩子们稚嫩的笑脸和渴望知识的眼神。他们可能在一些基础知识的和学习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学习成绩相对较低。但是作为支教志愿者,我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希望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互动、娱乐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组织小组活动、教唱歌曲、模拟主持人等形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渐渐地,孩子们开始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逐渐提高。这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我个人最深的感受就是,每当这一群眼神清澈的孩子们提及他们的父母眼神总会瞬间暗淡,起初我不理解为什么,但是看着接送他们的家长大多佝偻着身躯,我好像突然知道了原因。我也明白了为何有些孩子跨越村庄也要过来学习,理解了为什么会有孩子放弃下课的娱乐玩耍拿着课本来找老师背书,我想他们应该也知道这是留守孩童走出贫困山区最快捷、最公正的道路吧。在视频中我们经常见到的乡村是泥泞的湿土路,不去乡村真的看看,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为何想致富先修路,农村环境的改善我们可以看到,但是农村劳动力流失,缺乏朝气,个人收入不高的现状我们也可以看到。乡村振兴之路道阻且长。
实践调研完毕后回到学校中我开始着手准备我的课程,在备课初期我以为的的课程知识是十分简单的。但是,在第一次讲课预练我的表现是不佳的,我所负责的是团队的中华文化鉴赏以及一年级语文兼职一年级班主任,中华文化鉴赏课程是对于孩子们我更想讲的是他们能够在一定的状态下可以争取到的科学科普知识,但是与一群刚刚踏入学习道路的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远离他们的接触范围。这是我所欠缺考虑到的地方。我请教了去年也参与支教的实践学长请教,他所说的两点让我幡然醒悟,给孩子们讲课要用他们的语言,课要有趣且生动,要有大概框架,要提前想好可能出现的事情,要多提问,多引导。按照学长学姐的建议,我做了课程调整。最终在正式课堂上收获了掌声与满满的成就感。
此寥寥片语无以书吾之感。明年此时我会再次来到这里,作为一个见证者,以这个乡村的发展为影,见证乡村的步步振兴。同时我也呼吁更多的青年人在看过世间繁华,有能力后回到家乡 ,助力乡村的步步振兴。
(通讯员 李雯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63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