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碧海咖香梦,琼州乡振兴 | 探究海南保良古村以咖啡文化产业带动各产业繁荣发展的路径

来源:东南大学 作者:戴创建

大学生网报海口7月30日电(通讯员 戴创捷 吴俊粮)《人民日报》曾刊评指出:“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而今,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是时代留给青年的又一命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自当以无穷魄力担起乡村振兴、民族复兴这份伟任。

7月6号,东南大学久久不见久久见实践队乘车一路向西,开展了对保良古村的调研。

保良村被大片的芭蕉林和橡胶林包围,仅依靠一条蜿蜒狭长的乡道连接福山镇。车开在僻静的乡野间,如同置身于公路电影的空镜头中,让人不由得幻想起曾经脑海里无数张明灭又擦肩而过的村庄。

保良村已落成超过300年,面积并不大,开辆拖拉机慢悠悠绕村子一周不过十分钟。这个村最初由89个家庭组成,人口不过500人。青山抱村落,碧水绕人家,穿过茂密又湿热的丛林,我们看到的是金黄而一望无际的田野和昔日琼北乡村常见的合院式民居和黑岩红砖的瓦房。

过田间长长的乡道,便是保良咖啡屋。七月的阳光下树叶都是金灿灿的,的士车在咖啡屋的木牌前停下来。我们在这里见到了“加菲猫”。

加菲猫名叫黄业森,是这里的负责人之一,也是我们这次调研的导游。加菲猫说,这里过去只有泥泞的红土路和粗犷冷硬的旧屋,曾经有无数的青年从这里迁走,唯有零星老人留守其中,成了所谓的空心村。然而几年前,他和一群年轻人一起回到这片它们生长过的土地,通过自己的热爱和努力将旧貌换新颜,从不可能到可能,将乡愁化作了如今踏踏实实的幸福感。从此,这片热土便赋予了新的使命,从最初的咖啡产业做起,逐步探索出了“精品咖啡+文旅改造”的新发展模式,在崇山沃野间打造出新乡村。

2017年,周家经当选保良村村民小组组长,他一边带领新村村民发展生产,一边从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保良村便踏上了变革之路。到了2018年,该村启动了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包括道路的水泥硬化、改善村容村貌,修建旅游公厕和水电供应以及污水的处理与排放。在这一过程中,保良村坚守着“三不原则”——不拆房、不占田、不砍树,致力于实现原地城镇化,并且还绿化了100多亩,成功保留了村庄原有的风貌和美丽。不仅如此,村里还增添了如保良餐厅、保良咖啡屋等新景点,进一步丰富了旅游资源。

美丽乡村的建设为保良村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探索出了一种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的模式。这种模式吸引了众多曾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创业,投身旅游业。对当地村民而言,从事旅游工作无疑是一石多鸟的选择:既能够照顾家庭,又能在农活之余增加收入,从而使村里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此外,保养古村重视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村庄利用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开发了体验式乡村旅游项目这些项目,包括木工、黎族扎染的传统手工工艺;海南薏粿的制作、手冲保良咖啡等旅游体验项目。

接着加菲猫带着我们来到村里的小吃坊,一起了解了海南美食薏粿的制作工艺。薏粿亦称作薏粑,这种小吃以其粘稠的质感和软糯的口感,在海南岛的中部和南部地区颇为盛行。

薏粿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南明时期。当时民族英雄郑成功挺身反抗清朝统治,立志光复大明江山,于岭南之地招募义士。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年代,海南岛上的父老乡亲们无法制作月饼来慰藉远征的将士,便以薏粿代替,以此表达他们的关怀与思念。这简单的食物,成为了战场上将士们心灵的慰藉,也成为了海南人民坚韧不拔、团结一心的象征。

岁月流转,如今的薏粿不再仅是战时的应急之食,它逐渐融入了海南人的日常饮食,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在家庭聚会和婚庆喜宴上,薏粿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海南岛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是海南人民生活方式和智慧的象征。每一口薏粿,都蕴含着海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薏粿,已经成为了海南岛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它的每一粒米,都讲述着海南的故事,传递着海南的精神。

吃完可口甜糯的薏粿,我们来到了保良古村的咖啡屋。咖啡屋由木桩和屋顶的茅草建成,狭小的吧台柜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马克杯。两位女咖啡师在吧台静静地煮着虹吸壶里的咖啡,悠长又醇厚的香气便从那咕嘟咕嘟的沸腾中飘向村庄各处。

福山镇因咖啡而闻名,而保良村的振兴正是由咖啡为起点。一直以来,这片土地生长着茂盛的罗布斯塔品种的咖啡树,而这里的村民数十年来坚持新鲜采摘,长期日晒和传统烘焙,坚持把这数百年来的海南咖啡文脉传承下去。铁锅下的烈火夺去咖啡豆的生命,却包容了咖啡的刻印。千百年后,那些常绿不败的咖啡林依旧在某处沉淀释放着令人心驰神往的迷人芬芳,诉说着被称为文明的繁荣,破落的天意与宿命。

加菲猫说,这些年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福山咖啡品牌出了名,而保良古村就有许多咖啡老树长势正好,村民们不甘于咖啡被岁月湮没的命运,于是因地制宜,发挥区位优势,将保良咖啡屋建成寄予乡愁,放松休闲的新天地。

我们悠闲自在地坐在咖啡屋里,凭借着自己手冲的咖啡。咖啡香气浓郁带着淡淡的果香,没有苦涩的余味,身边是村民和游客的欢声笑语,生机在田野里流淌,绿地在古旧的暮色的映衬下青翠欲滴,一切是那么的惬意而满足。“一个与时光对饮的村庄”,保良古村的村民是这样说的。这里的每一处角落,从小学教室到篮球场,从农家小院到棚屋,竹椅、秋千、蓝色门框、水缸、瓦罐,都印刻着时光的痕迹。它们不仅见证了村庄的兴衰起伏,也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每个到访此地的人,或许都会被唤起对孩提时期农村生活的怀念,那时充满了无忧无虑的幻想和花香的气息,肌肤裸露在湿润的草叶香气中,洗发水的香味随风飘散。村里的孩子们手牵手,晚风吹起他们的衣角,那是一种一尘不染的快乐。在这个村庄里,时光无言,只是流淌。

一天的时间里,我们采访了村里的负责人、部分村民和游客,同时也参观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咖啡种植林。本次调研中,我们深刻了解到了保良古村的振兴途径,同时向有关负责人讲述了我们对乡村振兴的想法和建议,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支持。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寻找咖啡文脉,探索海南乡村振兴的新方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74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普法+调研双向联动 泰州探索地方性法规宣传新路径

为深入推进“法治+本土文化”的普法宣传模式,增强居民对烟花爆竹管理法规的认知,2025年4月10日下午,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5名学生组成的“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 李天爱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规宣讲零距离 民意调研解民忧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居民法治意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4月10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联合东街社区居委会,在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普法宣传模式走进景区 法治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普及工作,增强市民法治观念,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凤城河景区、人民公园等城市地标,通过“景区+普法”的沉浸式宣传形式……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早茶博物馆里话“标准”——泰州创新“法韵茶香”沉浸式普法新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性法规普及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泰州市早茶博物馆,以“法规+文化”的沉浸式宣传方式,向市……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模式:历史保护法规宣传融入名城文化肌理

为深化《泰州市历史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的社会认知度,探索“法规宣传+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历史文化街区与盐……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普法入村进景区 创新守护“千垛画卷”

为深入宣传《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探索地方性法规普及新路径,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市垛田街道及千垛景区,开展多形式、分众化的普法宣……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进车站:易拉宝+问卷推动条例“声”入人心

为拓宽地方性法规宣传覆盖面,提升市民法治素养,3月15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客运车站,面向往来旅客及市民开展地方性法规集中宣传活动。活动聚焦《泰……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进校园:情景剧+趣味问答助力水环境保护与防溺水教育

为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地方性法规宣传模式,3月13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市二中附属初级中学东校区,面向六年级学生开展《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旅游业正在不断发展中
随着国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和休闲意识的增强,旅游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消费者渴望探索未知、感受不同的文化风情,旅游消费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渴望通过旅游活动,深入了解不同…
三下乡医疗行动:海姆立克与CPR急救知识照亮乡村
2024年7月4日在长沙医学院的“医心医意”三下乡义诊组的带领下,满载着对乡村健康的深切关怀,踏入了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急救知识宣讲活动,聚焦海姆立克急救法与心肺复苏(…
二师学子三下乡:传承墨香,书写希望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王艳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的三伏潭点位小分队为了传播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硬笔书法课”于7月30日,在三伏潭村党…
深入乡村,共绘振兴蓝图 —— 三下乡调研纪实与探索
三下乡调研活动,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广袤的乡村大地,为我们揭开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我们带着对乡村深情的关怀与深刻的思考,踏上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不仅用眼睛去观察,更用心去感受乡村的每一…
安徽学子三下乡:追溯英雄足迹,弘扬革命精神
安徽学子三下乡:追溯英雄足迹,弘扬革命精神中国青年网合肥7月4日电(通讯员孔令远)为了深入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
助力百千万 | 凝聚华师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深情嘱托下,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步凡服务队秉承“厚德载物,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于2024年7月正式启航。服务队在广东省茂…
二师学子三下乡:色彩织唐梦,服饰载史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曾凡林)为提高孩子们对唐装的认识,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7月3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仙桃市西流河镇塘湾村开展了一堂以“唐装”为主题的…
红色足迹,青春印记 —— 探访红色研学基地,传承革命精神“
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重要时刻,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实践队——“赓续红色不灭,提灯照耀河山”,于2024年7月30日在红高粱抗战馆开展了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重…
七彩假期,长安大学在行动
2024年5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发布了《关于遴选2024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的公告》,面向全国高校遴选出2000支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暑假期间面向农村留守儿童…
甜蜜之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团队探秘‘中国甜柿第一村’的文旅融合新篇章
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甜蜜之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团队探秘‘中国甜柿第一村’的文旅融合新篇章本网讯黄冈7月10日电(通讯员林思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罗田县錾子石村的“志远”团队于7月10日1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