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7月已经将近尾声,在写出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暑期志愿实践活动也告下一段帷幕。为了弘扬非遗文化,响应教育部对高校学生大社会实践要求,同时呼吁社会对非遗文化的关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与7月30日前往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城郊的木雕实践基地,去感受非遗木雕的精巧奥妙。
由于我们的时间地点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的一个城郊地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我们到达目的地需要近4个小时的车程。客车颠簸在通山县城郊的蜿蜒小路上,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绿,正前头是深隐在云雾后的青山。蜿蜒崎岖随之升然的是对目的地的期待与向往。
犹记得当我初次踏入通山县木雕实践基地的时候,我是震撼的,眼前的这个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的诞生地竟是如此朴素。它的门前堆砌着很多新鲜的木头,屋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木雕工艺品。阳光洒在木质工作台上,各种雕刻工具也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工作架上。每一件工具都在诉说着木雕艺术的古朴典雅。正当我恍惚时,接待我们的老师走了出来。我们在出发之前便已经知道此次我们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是被称为“荆楚工匠”的成希老师。成希老师邀请我们进入实践基地,并为我们介绍着一个个木雕成品,有庄严而又慈悲的佛像,精美的木式屏风摆件,以及精巧美观的木雕画作,每一样都令人叹为观止,不禁感慨非遗传承人们的技术高超。
(图为实践基地木雕成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悠然 摄)
在参观木雕实践基地的精美工艺品后,我和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想要雕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木雕工艺品。成希老师为我们讲解木雕工具的使用并演示了雕刻技法后,我们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动手实践,但是,我们的想象是顺利的,当自己操作的时候才体会到其中的困难。我们当时屋外的温度高达35摄氏度,基地内没有空调等制冷设备,雕刻木头时也要花费不少力气,大家都汗如雨下。但是我们每次抬头看向工作台的成希老师,他总是神情淡然的埋头雕刻着自己的木雕作品,这让大家认识到雕刻是需要巨大的毅力和耐心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我们既然决定参加此次志愿服务活动,我们便已经做好了被磨砺的准备,这将是我们以后的生命中很难忘的一次经历也是很珍贵的一次磨练。在实践过程中成希老师时不时来到我们身边来回走动,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图为成希老师指导同学们完成木雕的过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悠然 摄)
所谓“不经历荆棘,怎么见玫瑰”在经过老师们的一次次指导和同学们自己的不断改正,同学们大都完成了自己的木雕作品。大家相互展示,相互夸奖,仿佛都在为自己为别人的努力坚持而获得的成果而高兴。
(图为同学展示自己的木雕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悠然 摄)
我们从成希老师已经基地其他老师的殷殷教导中感受到,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他们是真正想让木雕艺术更到更多人的了解和关注甚至是弘扬。同时成希老师带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及“荆楚工匠”等一系列的头衔却丝毫没有一点架子,他对同学们十分亲近,还会因为关心我们口渴而亲自为我们购买冰镇西瓜。这让我们燥热是内心有了些许的清凉。
(图为成希老师为同学们分西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悠然 摄)
在参与非遗木雕的学习和传承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它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遗产的宝贵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非遗木雕的决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为非遗木雕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85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