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窗口写青春。“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谆谆嘱托寓意深远。2024年恰逢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也是绍兴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东运河文化园首战之年,为积极响应2024年度“双百双进”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探浙东运河·‘语’中国复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今年暑假沿浙东运河前行,来到杭州西兴古镇、绍兴浙东运河博物馆、绍兴陶堰、宁波慈城等地展开深入调研,整理挖掘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所荷载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头故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与新媒体创新表达方式,发挥外语学子专业优势,用外语讲好浙东运河故事。
图为实践团队于过塘行码头专题陈列馆前合影 张梓欣 摄
首先,“探浙东运河·‘语’中国复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浙东古运河源头——西兴古镇,挖掘其文化内涵与情感记忆。拥有千年历史的西兴,古称“古陵”,原为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在此筑城御吴而得名,有“浙东第一关隘”之称,是钱塘江上南北四大古渡之一。作为浙东古运河的大动脉,西兴曾万商云集,士民络绎,并出现了“过塘行”,即如今的“物流中心”。“过塘行”的涌现是西兴商业全盛时期的标志。为了推进运河申遗工作,市、区两级管理部门对过塘行码头进行了保护性修缮,较完整地保留了清末明初两街一河的基本格局,恢复了重要文物、历史建筑原有的院落形态,修缮了过塘行码头专题陈列馆,用以介绍运河、老街的历史沿革、人文故事,让人们能充分体验到“西兴自古繁华”。当尘封的记忆被唤醒,人们满怀期待地推开这扇古老门扉,在门后,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低语和岁月的痕迹,看到了这座静静伫立在运河源头的古镇特有的质感。河水悠悠,讲述着古镇的过去,擘画出古镇的未来。
图为浙东运河博物馆展览主题 张梓欣 摄
第二站,实践团队来到了浙东运河博物馆走访调研。“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在博物馆主馆大厅内,浙东古运河“缓缓流过”。在这幅“运河长卷”中,可以找到绍兴乃至运河边上的城市,全方位展现了运河沿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鱼米之乡溯河源”展厅中介绍了越王勾践自吴反越后下令开凿“山阴故水道”,这便是浙东运河的雏形,穿越时空而来的开凿之声便是运河的初啼。水德含和,变通在我。馆内通过文物、沙盘、影像等多元载体,描绘了越地文化璀璨华丽、宁绍山水的巍峨秀美,以及浙东运河的历史兴衰。从春秋时期吴越争霸到隋唐时期漕运兴盛,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商贾繁荣,古老的运河见证了无数历史的瞬间和王朝的更替。南北风情在此交汇,东西文化在此碰撞;商船往来不绝,货物琳琅满目;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被编撰成民谣号子、水乡戏曲在运河边传唱。在博物馆内,我们感受到了绿水奔涌、青山远眺,成员们的思绪徜徉在古越的历史中,与运河的波涛一起流淌。
图为实践团队于浙东运河博物馆前合影 张梓欣 摄
参观完浙东运河博物馆后,当天下午,实践团队来到陶堰参观“民主革命家”陶成章先生以及“和平老人”邵力子故居。或许正因受浙东古运河的润泽,自古以来,陶堰俊彦迭出,有着“江南人才名镇”、“历史文化古镇”等美誉。运河旁,邵力子故居修缮一新。院内的墨香是历史的气息,也是文化的沉淀。故居对展陈内容进行了补充升级,结合现代展陈手段更新陈列形式,提升参观体验。在邵力子故居不远处就是陶成章先生的故居。先生曾在这座运河旁的小院里读书、成长。浙东运河作为水上交通要道,不仅为其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更让他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了古越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文化熏陶对他后来成为革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岁月沧桑,风云散尽,但往事并不如烟。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不断推进,二位先贤的故居作为重要的革命遗址和文化遗产,将继续发挥其教育和传承功能。
图为实践团队于邵力子故居前合影 周新宜 摄
慈孝传千年,红色熠生辉。本次“探浙东运河·‘语’中国复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最后一站是大运河最南端的宁波慈城以及金沙岙战斗纪念碑。慈城。自越王勾践始筑句章城起,到唐代设慈溪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被称为“江南第一古县城”。慈城历代出现了许多孝子、孝女,其中以汉代的董黯、唐代的张无择、宋代的孙之翰最为出名,人称“三孝子”。目前,城内仍保留着众多以“慈”“孝”命名的历史遗存。近年来,慈城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开发并重,功能品质、特色景观、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一幅百姓幸福安居、生态优美宜居的美丽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离开慈城来到金沙岙战斗纪念碑处,可以看到碑上用浮雕图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金沙岙战斗的场面,是宁波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大运河作为历史上重要的军事交通路线,在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的金沙村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正在逐步实现革命文化的外溢。
图为实践团队于宁波慈城合影 张梓欣 摄
图为实践团队于金沙岙战斗纪念碑前合影 张梓欣 摄
运河的意义不仅是一条自然地理上的水脉,更是一条带有精神属性的文脉。在探讨浙东运河文化的广阔与深远时,我们不禁被这条历史长河所承载的厚重与辉煌所深深打动,它是流动的历史,是活态的遗产,是浙东人民共同的骄傲与责任。如何保护、传承、利用浙东运河文化是时代的命题,而我们是时代指定的答卷人。在实践调研活动结束之际,“探浙东运河·‘语’中国复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瞄定浙东运河文化外宣困境,以专业知识为钥,以弘扬中国特色文化为主线,通过中英双语短视频形式及一系列多媒体手段,更好地阐述浙东运河的文化内涵,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87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