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献花 缅怀伟人
因为穆清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都听说过扬善洲老书记的事迹,并且每个人都非常敬佩他,所以大家在去的路上都购买了菊花,想要一起去扬善洲雕塑前缅怀他。当队员们来到扬善洲墓前,他们发现这里有很多级台阶,经了解才知道前墓前24级台阶代表了老书记24岁便投入党的事业,12级台阶代表了老书记这一生获得的12项省部级荣誉。
杨善洲同志曾说:“共产党员有一个职业病,那就是‘自讨苦吃’”。而扬善洲也确实用这句话鞭策了自己一生。我们在林场的参观中看到了很多他用过的东西,这些都让穆清社会实践队的队员无比敬佩。老窝棚前一颗形似“党徽”的雪松树下埋葬了杨善洲同志的部分骨灰,老窝职工们上山植树造林的最初落脚点,杨善洲同志在这里指挥带领职工实施林场建设、营林造林、修路架电等工程。在老窝棚旁边还有一棵拐杖树,那是杨善洲同志一次大雨天劳动回来,在路上当做拐杖用的一根柳枝随手插在了土地上,最后竟然长成了一棵苍劲的大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概就是这样的精神。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来到了老场部(第二代砖木结构场部),我们看到了杨善洲同志用过的蓑衣、斗笠、收音机等,这里呈现出他清正、廉洁、为民、奉献的一生。讲解员声情并茂的再现着故事碑林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实践团队成员无不落下了感动的眼泪。其中一篇杨善洲同志拣果核的故事,叙述了老书记一心为种树造林,倾注的众多心血与付出的艰辛,当有人质疑时,老书记说:“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参观陈列 更多事迹
杨善洲事迹陈列馆中,穆清社会实践队详细的回顾了老书记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一生。生前笔记、入党申请书等大量的图文资料和实物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面貌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职期间,老书记带领群众大力发展本地茶叶、咖啡和水稻优势产业,把保山市改造成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退休后,老书记到大亮山植树造林5.6万亩,让大亮山披上绿装。在“唯一的全家福”面前,讲解员深情的唱起了《谁说书记不爱家》这首歌,感人肺腑的歌词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书记忠孝两难全的奉献精神,震撼过后是来自灵魂的敬佩。
墙上的每一句名言都激励着穆清社会实践队队员向前奋进。“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政几十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始终保持着“草鞋书记”、“泥腿书记”的本色。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主要领导20多年间,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制糖业、茶产业、咖啡产业等产业,重视和支持教育,是群众口中的“粮书记”,也是“滇西粮仓”总艺师。退休后主动到施甸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达22年之久。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杨善洲同志一辈子的赤子之心,把生命最后的霞光,化为了家乡大亮山上永恒的春天。
精神不朽 传承不断
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大公无私的精神。把退休后亲手种植的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学习他为民爱民的精神。只要百姓需要,他卷起袖子就上。学习他艰苦朴素的精神。衣食住行从不奢侈滥用。
所以在结束后穆清社会实践队一起做了本次参观的心得交流会,队员们都表示本次参观的事迹非常深刻,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牢记善洲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以为祖国做出贡献的青年。
杨善洲的一生就是这样,不仅带给一方百姓以幸福,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就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爱岗敬业,刻苦学习,为社会经济发展,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百姓的利益奋斗终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88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