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经之路。为推动陕北农村污水治理资源化发展,助力乡村生态快速长效发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兴乡之法,得水为上”——陕西缺水地区污水治理现状调研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开展本次实践调研工作。
7月21日上午,团队来到了位于革命圣地延安南部,一座素有“美水之乡”称号的县城——甘泉,探寻甘泉县村民的治污之道。团队成员提前了解到,甘泉县村民一直以种地、打工为生,没有稳定的致富产业。近年来,随着甘泉县各村的乡村旅游产业也逐渐兴起,村内的污水处理压力也应运而生。
农村厕所是推行“厕所革命”的难点和重点,而“厕所革命”则是保障和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户厕问题关系到广大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群众素质提升和社会文明进步。
因此,成员首先走访了解了甘泉县某村农村改厕设施建设运营情况。调研得知,甘泉县近年开展乡村治理联动联创工作以来,通过拆除违法建筑、废弃畜禽棚舍、填埋村中臭水沟塘,清理房前屋后和公共区域“三堆”,完善配套绿化、加快道路硬化、推进厕所改造等多措并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镇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经走访调研,甘泉县部分传统窑洞住户在屋前屋后种植相应季节性农作物,采取粪肥还田灌溉的形式,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还促进了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循环,使得村内农户生活污水得以资源化充分利用。
调研结果显示,部分村内污水治理仍存在雨污合流一条渠排放,未采取资源化回收利用,且多村存在管网铺设不完善,易被雨水冲垮等问题,由此可见村民污水资源化回收利用思想较少。
为进一步了解陕北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和庭院建设情况,团队于7月22日来到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采用现场观察和走访对话形式展开了实地调研。
通过走访得知,黄陵县大多数村民都是以存水缸存水的方式来应对供水波动问题,存水缸里的水主要用于洗衣做饭等生活用水,同时村民有着“水尽其用”的用水习惯,将淘菜水又用于浇灌庭院内种植的蔬菜等植物。
团队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村庄的村民家中缺乏专门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多数被随意排放在道路两侧,不仅影响环境的整洁与美观,同时对村民出行造成了一定影响,有村民表示在经过低洼积水路段时,车子容易打滑,十分不安全。
对于少部分具有污水收集管道的村庄,由于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大多采取将收集到的污水直接排入就近河流,以自然蒸发、自然下渗、自然净化的形式,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团队通过走访村民家中了解到,黄陵县农村地区每户庭院面积较大,但利用率却不高,在庭院空间规划上也存在问题。虽然大部分村庄已实现养殖规模化,有部分农户保留圈养少量家禽的习惯,但因圈舍搭建粗糙粪便处理问题导致庭院内卫生状况不佳。
除此之外,大多数村民仍保留自己种菜吃菜的习惯,在房前屋后搭建起自己的小菜园,充分利用庭院内空间,在满足吃菜需求的同时,也给房前屋后增添绿意。经调研发现,多数村民偏向于种植辣椒,茄子等蔬菜或小葫芦之类的观赏性植物。
相比于庭院内家家户户都种菜的情况,庭院外侧的街道两侧大多数农户门前的空地无人打理,杂草丛生,仅有少部分农户将门前的小部分土地也利用起来,用于种植应季的蔬菜或观赏性植物。
调研发现,黄陵县村镇污水治理存在管网建设不完备,污水无处可去,处理效果不理想或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等问题;在庭院建设方面,庭院空间宽敞空旷但对于空间规划不合理导致利用率低,卫生状况不佳;在生活习惯上,黄陵县村民不仅保留着水尽其用的用水习惯,而且保留着在房前屋后种菜或养殖的习惯。
本次实践,团队深入陕北缺水地区调研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等实际情况,发现相关问题并结合专业所学提出有关建议。实践团将始终秉承耕读精神,厚植三农情怀,持续助力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同时,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工作中,实践团将深入挖掘农村文化内涵,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助力推动各村各态、因地制宜的农村污水治理新模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98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