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潍坊8月2日电(通讯员 郑雪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城乡居民之间的幸福感差异却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7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某一实践团队组织了一次关于城乡居民幸福感差异的实践调查。本次调查主要包括了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满意度,各种资源配置建议三个大方向。
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拉大,由此导致的城乡居民对生活满意度的差异也开始拉大。为了了解差异主要存在于哪些方面,通过查阅资料,基本确定了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具体内容,主要围绕在居民生活水平、生活满足度、社区环境、设施配备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配置情况这几个方面。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我们拟定了一份包含居民基本信息、生活水平、幸福感等方面的调查问卷,分别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调查,通过线下分发调查问卷,同时也结合了网上调查的方式,来弥补线下调查样本量过少、范围较小的缺陷。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同时对调查对象进行几个问题的访谈,了解调查对象的更多想法,以及了解他们对解决这个现象的建议。
经过一天的随机调查,将得到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不难发现,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要高于农村居民幸福感。在访谈过程中,一位城市居民曾表示,感谢政府和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住宿环境以及方便的交通,因为这些优势的存在,他们可以更好的享受城市的便捷和繁华,以及城市就业机会还是要高于农村的,给更多具有理想抱负的人提供了梦想的落点。但是同时,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也不见得由于这些基础优势的存在而减小,反而正是就业机会多,导致岗位上筛选有能力的人才的频率也加快,多数工作岗位并不能满足现代年轻人甚至中年人的就业需求,尤其是中年人,在面临失业风险时,显得更加无力,家庭、外界的双重压力会一点一点压的他们喘不动气,使他们对生活也失去了体验幸福的动力。这种现象在经历了三年疫情后更是严重,由于经济增长缓慢甚至不增反减,社会就业机会减少,许多公司采用裁员的方式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导致许多人失去工作,面临失业的压力,导致幸福感急速下降。
调查报告中所体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主要表现在收入、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要高于农村收入水平,因为城市居民的就业选择要灵活于农村居民,并且由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较高,工资水平也相应的较高于农村。住房,显而易见,城市居民较满足于自己的住宿环境,无论是社区的安保力度还是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他们相较于传统农村“老、破、小”的住宿环境,表现出较高的满足感。当然农村地区许多居民由于经济实力不允许,确实住宿环境较差,但是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住房环境其实很不错,对住房的满足感较高,但是在农村地区,安保力度没有在城市社区的大,地理位置也经常很偏僻,交通不便利,这些问题也是农村居民对住房满足感的负面因素。
根据访谈结果,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普遍高于农村居民,主要是因为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资源等方面相对于农村居民较优越。尤其是教育医疗方面的资源倾斜,使得农村居民幸福感下降,在访谈过程中,了解了许多农村居民的家庭情况,一般有子女的大多数农村居民不会让子女留在本地上学,因为城市的教育资源较优越,当然,子女不留在当地接受更高的教育也是因为本地并没有更高教育学府来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医疗方面,农村地区很少有自己的大医院,村卫生所就是他们的“医院”,日常生病往往卫生所就可以解决他们的大部分问题,但是一旦涉及一些高科技的检测技术或者疑难杂症时,农村居民就不得不进入“大医院”来寻求帮助,而这个过程也会消耗农村居民对幸福感的体验。
由于城市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存在,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资源远超于农村居民,这也是为什么城乡居民幸福感存在差异的原因。经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了很多居民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反馈并且提出了他们的建议。比如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程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合理配置城乡资源,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改革户籍制度,通过发展产业、扶持创业等途径,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城乡居民幸福感差异的现状和原因,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了改善城乡居民幸福感差异的建议。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促进城乡居民幸福感的提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99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