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西财财政税务学院学子“三下乡” 见证大足铁山振兴画卷

来源: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作者:汪钰玲 荣语萱 张

2024年7月8日到12日,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多财铁山行实践队”前往重庆市大足区铁山镇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大足区“一主两辅”铁山镇四大特色产业,对当地黑山羊养殖、中药材白芷种植及加工和“稻+渔”水产养殖情况深入田间和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调研。

铁山镇农业中心与实践队座谈。李佳谣 摄

政策引领上楼圈养,代际分明优育黑山羊

7月8日,实践队在铁山镇农业中心周林主任的带领下,探访了坐落于铁山镇双桥村的瑞丰黑山羊养殖基地。一群全身纯黑、耳朵细长的大足黑山羊,以它独有的魅力,引领着铁山镇村民走向致富路。在基地调研时,养殖负责人向实践队自豪地介绍:“与国内普遍一年一胎、一胎一羔的山羊相比,大足黑山羊平均两年三胎,每胎可产两到三只,最多一胎六只,繁殖能力强”。

为进一步提升养殖水平,基地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的号召,创新性实施种羊上楼养殖模式,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目前,该基地已被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选定为教学科研基地,实现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互利共赢。

步入基地内部,实践队员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养殖区域被巧妙地设计为四层楼,每一层都根据山羊的不同种系进行了严格的分栏管理。公羊与母羊、不同代际的山羊被分别安置在不同的栏区内,有效避免了近亲繁殖的风险。更令人称奇的是,每一只山羊都佩戴着属于自己的“羊标身份证”——电子耳牌。这些耳牌颜色各异、易于区分,详细记录了山羊的代际信息和所属种系,为种羊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地负责人向实践队介绍黑山羊养殖情况。李佳谣 摄

经过多年发展,铁山镇的黑山羊产业已实现由“小弱散”向“大强专”的华丽蜕变。截至2024年4月,全镇已培育出黑山羊龙头企业1家、微型企业及家庭农场103家、专业合作社9家会员1120户。现有规模养殖户达到了433户,其中建有市级种羊场1家、一二级扩繁场26户。全镇黑山羊存栏量高达2万只,年出栏量达到了2.8万只,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人才聚力中药企业,科技振兴白芷种植

7月9日上午,阳光正好。实践队迈进了重庆祥源中药集团的大门,开启了一段别开生面的探访之旅。

步入包装车间,一股浓郁纯正的中药香气充盈鼻息,队员们看到传统的人工操作仍占据主导地位,智能化转型的足迹尚浅。负责人解释道:“当前,我们正处于产业链的初加工阶段,此阶段工序相对基础,人工操作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成本,还能积极促进当地就业。”

车间工人包装中药材。李佳谣 摄

午后,北京市中医药协会负责人来到铁山镇,对中药材种植与加工进行了深入考察与指导。山路崎岖,抵达山顶,眼前豁然开朗,种植的白芷如同翠绿的织锦铺展在大地上,点点白花镶嵌其间,绘就一幅生动的田园诗画。

截至目前,铁山镇建立了12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性地推行了“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的合作模式。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突破11000亩,其中白芷种植面积高达8000亩,稻药轮作(川芎)面积达到2000亩,其他中药材面积1000亩,年交易量稳居4000吨以上,交易额突破亿元,产品远销河北、山东等全国各地。

“人无我有”差异化养殖,大足冬虾带来致富“钱景”

7月10日上午,实践队踏入了大足冬虾产区良种场的怀抱。穿过稻香四溢的田埂小径,可以看到一排排洁白的塑料桶整齐排列,内部满载充满活力的虾苗。

养殖负责人韩永琴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依托我们精心培育的虾苗,大足冬虾能够在寒冷的12月提前端上餐桌,比传统养殖周期缩短了两个多月。”据悉,大足冬虾比湖北量产大区还提前一个半月抢在春节前上市,价格能卖到80-150/斤。

下午,实践队随同镇农业中心迎接上级农业专家视察指导,专家对冬虾养殖中可能面临的近亲繁殖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携手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控制变量实验,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攻克这一技术难题,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繁殖基础。

实践队了解“冬虾”养殖情况。李佳谣 摄

铁山镇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巧妙运用“冬春卖全国,夏秋品鲜虾”的差异化养殖,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足冬虾”品牌。全镇小龙虾养殖规模达到10000亩,其中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总面积达到4000亩。(文/汪钰玲 荣语萱 张峻硕 图/李佳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00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普法+调研双向联动 泰州探索地方性法规宣传新路径

为深入推进“法治+本土文化”的普法宣传模式,增强居民对烟花爆竹管理法规的认知,2025年4月10日下午,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5名学生组成的“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 李天爱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规宣讲零距离 民意调研解民忧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居民法治意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4月10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联合东街社区居委会,在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普法宣传模式走进景区 法治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普及工作,增强市民法治观念,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凤城河景区、人民公园等城市地标,通过“景区+普法”的沉浸式宣传形式……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早茶博物馆里话“标准”——泰州创新“法韵茶香”沉浸式普法新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性法规普及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泰州市早茶博物馆,以“法规+文化”的沉浸式宣传方式,向市……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模式:历史保护法规宣传融入名城文化肌理

为深化《泰州市历史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的社会认知度,探索“法规宣传+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历史文化街区与盐……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普法入村进景区 创新守护“千垛画卷”

为深入宣传《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探索地方性法规普及新路径,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市垛田街道及千垛景区,开展多形式、分众化的普法宣……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进车站:易拉宝+问卷推动条例“声”入人心

为拓宽地方性法规宣传覆盖面,提升市民法治素养,3月15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客运车站,面向往来旅客及市民开展地方性法规集中宣传活动。活动聚焦《泰……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进校园:情景剧+趣味问答助力水环境保护与防溺水教育

为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地方性法规宣传模式,3月13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市二中附属初级中学东校区,面向六年级学生开展《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寻农产品销售之路
有“鱼米之乡”称号的荆州洪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湖泊水系发达,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洪湖的农产品丰富多样,种类繁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莲藕、…
湖北学子三下乡:遇见洪湖
洪湖藕带,湖北省洪湖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藕带,别名藕簪、藕苫、藕尖、藕稍、藕苗或藕肠子等,湖北江汉平原地区普遍出产,为春夏季餐桌上的常见时令菜肴。采食藕带,自古有之。明•李时珍《本草…
自然科学点亮支教梦,教育清风吹绿学子心
(通讯员费悠然)7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蓓蕾”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国家高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以“乡村振兴”和“爱心支教”为实践方向,跨越城乡距离,来到了位于湖北省随州市的解…
携手爱童行
在这个蝉鸣悠长的七月,“爱童行”实践队的支教之旅即将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随着悠扬的音乐声缓缓响起,操场上,五年级的孩子们用一首《歌唱祖国》拉开了文艺汇演的序幕。紧接着,四年级的学生为大家献上了…
湖北学子三下乡:五谷作画课,绘出文化传承的风采
鄂州市司徒社区,7月9日——当夏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司徒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北纬30度·寻粹社会实践队携带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重,与社区的孩子们共同开启了一段非凡的旅程。我们选择了五…
大足铁山胜丰村:乡村振兴“变形记”
2024年7月8日,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多财铁山行实践队”走进重庆市大足区铁山镇胜丰村,深入探寻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与成果,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多财铁山行”实践队怀揣着对乡村振…
湖北学子三下乡:土地上的诗与远方,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
大学生网报荆州8月3号讯(通讯员曾刘宇)在广袤无垠的乡村大地上,一场关于“三下乡”的青春诗篇正悄然绽放。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踏上了探寻乡村振兴精神家园的征途,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清洁河流焕新颜,守护生命驻防线
清洁河流焕新颜,守护生命驻防线(通讯员马毓敏)7月31日上午,在共青团武冈市委的指导下,武冈市稠树塘镇开展了“河小青”巡河净滩志愿服务活动,旨在以实际行动保护河湖生态环境,提高公众防溺水意识,筑牢…
走进乡间小道,致力实地调研
(通讯员张淑珍)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对推动中国人口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积极响应国家“百千万工程”及学校团委的号召,助力家乡发展,7月12-18日,广东医科大学…
三下乡调研:新时代下的农村新风貌
国青年网洛阳7月31日电(通讯员王啸天)2024年7月5日至7月19日,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艺科融承,古韵今辉”支教实践团在坐落于洛阳市伊川县高山镇高东村的高东小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