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旅游学院】解码地名起源,追溯历史发展
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自然环境变迁的见证。为了更好地追寻历史发展,传承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认同,2024年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寻莒名迹实践队前往山东省莒县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从当地的特色历史文化与特色产业出发,深入了解地名与地域文化关联,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探寻赵家石河源,感悟古村史韵悠
7月15日,队员们乘公交首先来到赵家石河村,通过观察发现赵家石河村依地势而建,且坐落于石河两岸。踏入村庄,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村中可以看到建筑物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景观。实践队员们向赵家石河村村民发放了关于村镇地名文化以及乡村振兴工作的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呈现的结果对村里的基本概况以及乡村振兴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一位村民讲述道:“我们赵家石河村是赵姓人从山西移民过来的。村子位于石河岸边,又是由赵姓人所建,所以我们就取名为赵家石河村。”为了进一步了解赵家石河村的地域文化,村民们带领实践队员来到了一些特殊的石屋面前,这些石屋中有精心收集起来的家族文物,展现了以赵姓为代表的赵家石河村的历史文化与传统。赵奶奶告诉队员们:“我们每年都会在祠堂中组织祭祀,而且要将传统的宗祠文化传承下去。”赵家石河村的建筑与文化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探寻。队员们在远处看到了正在学习使用新式收割机的农民们,通过了解得知,当地在新式机械工具的使用下,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与村负责人李民对话当中,实践队员得知赵家石河村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传统村落、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等优秀称号。他表示赵家石河村正在凭借地名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村委会将坚持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地域文化,为古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文化活力,让这座古老的村落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随后,实践队员在村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办公桌前翻阅赵家石河村村志。在村志中,队员们查阅了赵家石河村的自然与人文概况,全方位的了解了赵家石河村的发展与历史演变。
图为实践队员翻阅赵家石河村村志。路昕颐供图
追溯门楼村名源,品读古村文化史
紧接着,实践队员们来到了下一个实践地点——同样坐落于东莞镇的门楼村。刚进入村落,实践队员们发现,村子坐落于东西高耸的丘陵之间的平原之上。四周青山环绕,而且是石河发源地。房屋布局独具特色,石头屋错落分布,小巷曲曲折折。据村民介绍,门楼村又名大沈刘庄、沈庄等,“沈”字为了纪念刘勰的文友、举荐刘勰的南北朝官员沈约而取名。一位村民向实践队员们讲述了门楼村名称的来源,最初门楼村是由18个小村组成,这些小村落大多以姓作为称呼。后来,一位莫姓翰林大学士在这里带领百姓们安居乐业,为了保护村民,他建造了门楼,18个小村合并后便叫做门楼村。
图为实践队员与门楼村工作人员交谈村名变迁情况。路昕颐供图
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向村民们了解了门楼村的人口、面积、耕地情况以及基本收入等民生问题。其次,对门楼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以及保护地名文化的一些建议等问题对当地村民进行了采访。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村里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门楼村的历史文化以及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投资建设了一座2500平方米的刘勰乡村记忆馆和一处乡村大舞台,深深地吸引了各方游客。门楼村相关负责人赵伟向实践队员们介绍道:“近年来我们实行了众多方法来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我们门楼村四周环绕着山,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修建了许多古建筑、古村落,为的是将我们门楼村的特色文化宣传出去,吸引游客们前来欣赏。我们门楼村的未来是一片光景,门楼村的文化定会源远流长。”
此次实践走访了莒县20个乡镇,队员们深入莒县乡镇调研地名文化工作,通过与乡镇工作人员交流访谈、查询地名志等方式,提高了对莒县各乡镇地名文化的了解程度。实践队员们在以后的实践学习中将继续推进莒县地名文化宣传,共同促进莒县乡村文化振兴工作。
图为实践队员在民政局前与领导合影。路昕颐供图
(通讯员 乔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04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