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三下乡”中华文化传承团前往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铅山县石塘镇,围绕“两个结合”的思想,以当地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为核心,开展“山歌声声颂党恩,溯寻传承红色情”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基因铸心魂,红色血脉永绵延
武夷山北麓,千年古镇石塘,像一幅水墨画般,镶嵌在铅山河畔。“一纸千年”的石塘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新四军整编纪念馆,据讲解员介绍,1938年2月,闽北红军游击队在石塘顺利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随即开赴皖南,汇入到抗日前线的洪流中去。随后,团队成员来到了皖南事变后关押被俘新四军将士的上饶市集中营士兵大队旧址,在已经斑驳脱落的诗词墙上,将士们的坚定信仰仍熠熠生辉。他们写下的饱含真情的一封封家书收藏于红色家书馆,字里行间中有历史的回声、鲜活的生命与质朴的真情。“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这首耳熟能详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姚筱舟(笔名:蕉萍),即是石塘人。“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事迹陈列馆记录着姚筱舟的生平经历、歌曲的创作始末。
图为团队成员在上饶市集中营士兵大队旧址听讲解。朱曦 供图
参观完“五场三馆”后,团队成员根据当地特色红色文化,自主设计了宣传手册、宣传海报、纸质调查问卷。
红色文化进基层,红色文化润人心
团队成员走进社区,对各个年龄段、各个岗位的居民进行红色文化的问卷调研。一方面探寻当地居民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当下红色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对当地红色文化加以宣传,同时收集居民对目前红色文化建设相关工作指出的不足以及建议。调研完成后,团队成员对获取的信息加以总结与分析,提出团队对未来当地红色文化建设的意见与方向。
图为团队成员对居民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朱曦 供图
团队成员走访参观了铅山一中,与青年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以非结构化访谈形式切实了解到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度,以及自身在这片土地上被红色文化浸润的成长过程。其中几位同学分享了自己“根正苗红”的经历,家中有好几位中国共产党员,从小长辈就讲过长征抗日的故事;也提到了每个学习阶段,学校都在着力于打造以本镇文化为核心的一体化模式,会定期组织他们前往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团队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引导青少年利用好当地红色资源,深入学习、感悟红色精神,为当地红色文化赋能,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建设中。同时,也通过采取线上收集问卷的方式,实时统计当地居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制作红色文化问卷报告。
红色山歌声声唱,党辉熠熠永不忘
在走访社区过程中,一位已有20年党龄的退休老党员与团队成员亲切交谈。她对当地红色文化了解颇深,也非常关注当地红色文化的建设,说起“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她特别自豪地说:“这是石塘镇老乡——姚筱舟先生所写的,我们打小就会唱了。”而后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她十分骄傲对团队成员们说:“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在2004年入党,入党已经有20年了。你们一定要听党话,跟党走!要不忘初心,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信仰是很重要的;要在党的光辉下,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我也非常感谢我们的国家,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图为老党员阿姨歌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朱曦 供图
红色精神代代传,青春聚力正当时
“三下乡”社会实践已落下帷幕,踏入其中,在古镇悠悠千年岁月中,团队感悟着革命先烈留下的红色精神;融入其中,每一位成员与石塘一起,绘成了一幅“红色”炽热、“彩色”活力的乡村振兴文化自信新画卷。新时代青年将以红色精神的精髓做学问,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作指引,以更强大的青春力量点燃燎原之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图为团队在新四军石塘整编纪念馆合影。朱曦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09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